6月30日,奈雪的茶正式登陸港交所。不過,讓人頗為意外的是,上市首日奈雪的茶便破發(fā),股價低開近5%。截至收盤,以17.12港元報收,較19.80港元的發(fā)行價下跌13.54%。然而,盡管奈雪的茶上市首日破發(fā),但創(chuàng)始人身家仍超百億。
上市前獲超額認購
作為“新式茶飲第一股”,奈雪的茶開盤破發(fā)或許是令很多人沒有想到的。要知道,奈雪的茶在香港公開發(fā)售共接獲642033份有效申請,認購合共111.15億股香港公開發(fā)售股份,相當于香港公開發(fā)售股份總數(shù)約432.03倍。而在招股首日,奈雪的茶融資認購金額更是達790.68億港元,超額認購154倍。與此同時,奈雪的茶還引入了5名基石投資者,且均為公募基金??梢哉f,在正式上市之前,奈雪的茶備受機構投資者和市場關注。不過,隨著首日破發(fā),市場也對新式茶飲這一賽道也有了新的認識。
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,在微博評論上,有資深投資者認為,盡管奈雪的茶在招股時獲得超額認購,但暗盤最終漲幅只有1.77%,這與同日競技的和黃醫(yī)藥市場暗盤25.06%的漲幅相比,可謂相差甚遠。對此,中國食品產業(yè)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奈雪的茶破發(fā)早在預料之中,因為通過長期的觀察、研究以及門店走訪后,我并不看好奈雪的茶。”
在朱丹蓬看來,奈雪的茶是一個連虧三年的品牌,對于這樣的基本面,投資者心里是有數(shù)的。“投資者有科學的分析和評判的標準,新式茶飲雖然比較火爆,但一個連續(xù)虧損、頻發(fā)食品安全事故的品牌,資本是不可能對其進行追捧的。所以,在看不到奈雪的茶發(fā)展前景時,投資者是不可能買它的股票的。”
在奈雪的茶叩響資本大門之時,諸多分析師認為,上市對于奈雪的茶自然是好事,但對于資本市場來說,如何回饋投資者才是“新式茶飲第一股”的終極目標。
北京看懂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宇軒也對記者表示,奈雪的茶破發(fā)并不令人意外。“奈雪的茶上市后將約70%的資金用于茶飲店擴張并提高市場滲透率,破發(fā)顯然是市場對其未來擴張持擔憂態(tài)度。”郭宇軒認為,在沒有找到穩(wěn)定的盈利模式之前,奈雪的茶依舊選擇繼續(xù)擴張,或許存在進一步放大虧損的可能,是投資者的一大顧慮。
受制于成本之困
天眼查顯示,奈雪的茶共獲得5輪融資。
最早一筆融資發(fā)生在2017年。當時奈雪的茶獲得天圖投資天使輪投資,但未披露具體金額。同年7月,在奈雪的茶1億元A輪融資中,天圖投資再次加碼。據(jù)媒體報道,當時奈雪的茶的峰值月銷已是星巴克4倍,并且創(chuàng)始人彭心表示,之所以接入同一投資方,主要看中他們的供應鏈資源。
這家創(chuàng)投對奈雪的茶的看好并沒有終止。在A+輪融資中,天圖投資又一次現(xiàn)身,獨家給了奈雪的茶數(shù)億元投資。自此,奈雪的茶成為茶飲行業(yè)獨角獸,估值達到60億元。
金融投資報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在奈雪的茶B輪、C輪融資中,又先后吸引了創(chuàng)投大戶深創(chuàng)投、PAG太盟投資集團以及弘暉資本的關注。在完成C輪融資后,這一創(chuàng)立6年的茶飲獨角獸估值已接近130億元。從60億元到130億元,在3年時間里,奈雪的茶身價飆升了兩倍多。
隨著奈雪的茶正式上市,這一茶飲獨角獸估值達289.86億港元,較5輪融資后的130億元又漲了一倍多。然而,即便如此,奈雪的茶也難解成本之困。
招股書顯示,奈雪的茶成本構成主要是原料、員工成本和租金。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,其原材料成本分別為3.8億元、9.2億元、11.6億元,分別占總營收的35.3%、36.6%和38.4%;同期員工成本占比分別為31.3%、30.0%、28.6%。租金開支及物業(yè)管理費則分別占總營收的17.8%、15.6%、15.2%??梢哉f,這幾部分成本加起來,奈雪的茶運營成本已占到總營收的85%左右。
但這還不是全部,在奈雪的茶成本構成中,還有物流及倉儲費,占比約1.9%;廣告及推廣費,占比約 2.7%;融資成本費,占比約4.3%;公寓價值變動費,占比約4.3%。此外,還有配送服務費以及其他費用。這樣算下來,奈雪的茶盈利空間已被大幅壓縮。
奈雪Pro能否突圍
盡管奈雪的茶上市首日破發(fā),但創(chuàng)始人身家仍超百億。
招股書顯示,奈雪的茶由33歲的彭心和42歲的趙林夫婦夫共同創(chuàng)立。上市后,夫妻二人的持股超過55%,按目前市值計算,身家在165億港。
但在資本市場,作為創(chuàng)始人的彭心和趙林,如何講好新的資本故事,才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。
面對單店運營成本的高企,郭宇軒對記者表示,新型茶飲行業(yè)并不像互聯(lián)網(wǎng)行業(yè),可以通過資本的大量投入獲取用戶,形成網(wǎng)絡效應。“非剛需的屬性,加之消費者自身口味的差異與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不同,使得該行業(yè)很難出現(xiàn)贏家通吃的局面。”郭宇軒說。
金融投資報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在新式茶飲賽道中,除奈雪的茶以外,喜茶、KOL奶茶、樂樂茶、伏見桃山、丸摩堂均十分強勢。喜茶在最新一輪融資中,投后估值達600億元,古茗、七分甜、滬上阿姨等腰部品牌也接連傳出融資消息。
在 單 價 上 , 喜 茶 、 奈 雪 、KOL、樂樂茶、伏見桃山的產品平均售價分別為25元、27元、20元、22元、21元;客單價分別為40元、43元、35元、40元、29元。對比奈雪的茶平均售價26元,客單價43元,可以說奈雪的茶并無明顯優(yōu)勢。
對此,郭宇軒也認為,茶飲品牌眾多,除了受資本關注的奶茶,還有類似茶顏悅色等地域性茶飲品牌的挑戰(zhàn),這使得消費者的流動性較強,在該行業(yè)獲取“忠實粉絲”的成本與難度要大幅高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行業(yè),用戶粘性不夠。
在此背景下,奈雪的茶推出了全新的茶飲店型奈雪Pro,計劃2021年和2022年,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300間和350間奈雪的茶茶飲店,其中70%將規(guī)劃為奈雪Pro茶飲店。
不過,新零售分析師鮑躍忠認為,Pro店對于奈雪的茶而言,是想要打造更多的消費社交場景,延伸它的產品線,“但我認為,Pro店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持續(xù)的選擇還有困難,其只是做一個品牌傳播,成為新的門店業(yè)態(tài),難度可能會非常大。”(本報記者 陳美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