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各大化妝品品牌“買正裝送小樣”“增量不加價”的促銷手段讓化妝品“小樣經濟”越來越火熱。但由此帶來的假冒偽劣、走私違規(guī)等違法小樣的流通讓消費者也很頭疼。化妝品小樣“非賣品”是怎么來的?買到手的小樣是不是正品?消費者常感困惑。對此,專家建議應從正規(guī)渠道購買,同時,品牌方也應加強服務,提升小樣防偽技術,以確保消費用免受非法產品的傷害。
“非賣品”怎么成了明碼標價的商品?
化妝品小樣的火熱離不開消費者的需求,不少消費者愿意用低價嘗試高品質的化妝品,避免花了大價錢購買后閑置,出差旅游時也更加方便攜帶。還有顧客認為,每次去化妝品專柜試用時不僅人多擁擠,還得不到滿意的服務,所以經常在線上線下買試用裝體驗后再考慮買正裝。
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發(fā)現(xiàn),目前網絡上銷量較高,比較火熱的化妝品小樣包括各類大牌香水、粉底、護膚品小樣等等,主要分為三種,一種是由專柜流散出容量很小的“非賣品”,常見的如片狀1ml或是小瓶裝5ml,大部分屬于消費后的贈品;一種是包含在品牌銷售套裝中,或是在專柜消費一定金額后才可獲得的,這種小樣較上一種容量要大,粉底可能有10ml,護膚品可能有10ml-30ml;還有一種是由電商店主自行購買化妝品正裝后,再進行分裝銷售。
記者看到,從網上買到的香水小樣,不少都印刻著“非賣品”的字樣,那么,這些試用樣品都是從哪兒來的?產品安全、質量有保障嗎?
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在淘寶、閑魚、微店、抖音等電商或社交平臺上,化妝品小樣出現(xiàn)的頻率非常高,幾乎全部都標識著“保證正品”的字樣,但卻無法提供證明。記者點開其中一家網店,其銷售主頁上寫著“假一罰十”“保證正品”“所有專柜小樣都有專柜證明文件,有疑慮可聯(lián)系客服查閱”等字樣,而當記者咨詢客服想查閱專柜銷售記錄時,該客服卻表示“香港專柜購入,但涉及到進貨渠道及成本,不能提供購買記錄”。記者又咨詢了其他幾家月銷量過萬、“保證正品”的香水小樣店鋪,客服分別表示“產品是正品,但暫時不能提供購買記錄”“沒有購買記錄”“看評論區(qū)其他客人評價再購買”等。
口說無憑,又沒購買記錄,怎么能保證產品的安全?不少顧客也有同樣的困惑,問及“是正品嗎”,已購消費者一般都給予“不知道,反正挺好聞的”“應該是吧”“不清楚”“不是正品也不是分裝”等不確定回答。
一名消費者向記者透露了購買心得:“電商店主自己分裝的小樣和‘非賣品’式的小樣我都買過,但發(fā)現(xiàn)好多店鋪存在很明顯的真假混賣的現(xiàn)象,后來只敢在旗艦店購買了。”
真假混賣買到正品還好說,遇到假貨該怎么處理?該名消費者告訴記者,“一般都懶得退貨,本來分裝和小樣也就十幾二十塊錢不值錢,退回去還要自己給運費。”
消費者遇到假貨不反饋,電商平臺難以逐個店鋪監(jiān)管,導致線上小樣安全性難以保證,那線下店的靠譜嗎?為此,記者走訪了北京話梅樂享科技有限公司旗下HARMAY(話梅)化妝品集合店。大量赫蓮娜、海藍之謎、SKII、蘭蔻、雅詩蘭黛等大牌護膚品、彩妝、香水等化妝品小樣在店內擺放著,不少消費者在店內選購。
HARMAY(話梅)銷售人員告訴記者,這里所有產品的小樣都是渠道貨,均來自于專柜,保證正品。而當記者進一步詢問產品是否有采購記錄,是否都來自于中國專柜,該銷售人員則稱,具體詳情需咨詢公司采購部。截至發(fā)稿前,記者一直未打通該公司采購部電話。
來源不明 存在安全隱患
一位行業(yè)專家向記者表示,目前市面上售賣的化妝品小樣存在很多安全隱患,建議消費者從專柜或線上官方旗艦店獲得。從產品來源說,有些化妝品小樣屬于假冒偽劣產品。由于消費者購買小樣時往往是第一次使用,難辨真假。還有些小樣是從境外走私而來,這種化妝品往往與我國的化妝品在原料、菌落、包裝、灌裝等方面的要求都不一致。經過購買、運輸幾番周折后再到消費者使用時,其安全性也大幅降低,更不用說這本身就是違法違規(guī)行為。
從產品本身說,有些化妝品小樣、分裝的包裝非常簡陋,密封性極低。是否被很多人打開過瓶口都未可知,更別提是否在無菌環(huán)境下進行分裝。隨之而來的微生物、菌落超標,或添加其他有害、禁用物質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。除此之外,有些化妝品小樣并未標注保質期,顧客很有可能買到過期產品。這些都會對于消費者使用造成安全隱患。
專家建議:品牌方應提高服務能力
既然市面上的小樣很不可靠,那消費者為什么不從專柜拿小樣呢?“如果不買他們的產品,銷售人員根本不會給小樣,有時候買少了都不會給。”一名消費者對記者說,“就算送了小樣,很多時候也沒法用,因為色號根本不適合自己的皮膚。比起線下專柜,我更愿意線上購買,至少送什么、送多少,都寫的非常清楚。”
近年來,化妝品銷售模式發(fā)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,人們從一開始的線下體驗線下購買逐步轉變?yōu)榫€下體驗線上購買。大多數(shù)化妝品品牌方將更多的資源放在線上渠道,卻忽略了彩妝、護膚品給消費者線下體驗的特性。
化妝品小樣存在的意義本是為了提高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粘合度,但不論是線下“種草”線上購物,還是線上“種草”線下購物,品牌方都不應忽略自家小樣的安全性和流通情況,應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,以免假冒偽劣產品以假亂真,造成不良影響和反向作用,毀了自家聲譽。
專家表示,目前小樣真假難辨的現(xiàn)狀與各大品牌方不重視和服務不周到有關,如果所有品牌的小樣能提高化妝品試用裝的防偽技術,和正價商品一樣有可查閱的證明,顧客可通過掃碼查驗,就可以大幅度減少市面上假貨的流通,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違法違規(guī)生產行為的產生,進一步凈化我國化妝品市場的整體消費環(huán)境。
監(jiān)管力度逐漸加強
伴隨著“小樣經濟”的火熱,化妝品試用裝的安全問題和監(jiān)管問題引發(fā)社會關注,監(jiān)管部門正在加強對線上線下雙渠道的監(jiān)管力度。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《化妝品監(jiān)督管理條例》第三十五條明確規(guī)定,化妝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當有標簽。標簽應當符合相關法律、行政法規(guī)、強制性國家標準,內容真實、完整、準確。進口化妝品可以直接使用中文標簽,也可以加貼中文標簽,加貼中文標簽的,中文標簽內容應當與原標簽內容一致。
3月1日,天貓平臺發(fā)布《關于新增天貓樣品商品發(fā)布規(guī)范的公示通知》要求,電商發(fā)布的樣品商品對應的正裝的商品價格,不得高于正裝量同比例價格;樣品與正品品質須保持一致;發(fā)布的樣品中標題中應明示“試用”“小樣”“樣品”“試用裝”“體驗裝”等符合樣品信息的屬性關鍵詞。此外,天貓有權要求商家提供樣品的進貨憑證以供審核,若商家無法提供真實有效的進貨憑證以證明樣品的可信來源,天貓將刪除該商品或信息。
對于化妝品小樣走私問題,今年年初,監(jiān)管部門也率先發(fā)力,嚴厲打擊。1月28日,杭州嘉里中心負一樓的店鋪涉嫌“走私”,當?shù)厥斜O(jiān)管局聯(lián)系海關部門協(xié)助調查。據(jù)報道,該店鋪近3000件涉嫌走私大牌小樣化妝品被扣押,初步估算貨值20余萬元,商家無法提供涉案商品的合法來源證明,目前已被立案調查。
小樣雖“小”,但不應被忽視。針對目前化妝品市場現(xiàn)狀,監(jiān)管法規(guī)正在逐漸完善,各大線上線下銷售平臺應該從嚴要求,嚴格保證產品來源合規(guī);消費者應該理性消費,從正規(guī)渠道購買小樣體驗;品牌方則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,給顧客一個更加人性化的消費環(huán)境,讓消費者能夠放心消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