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,古代社會家庭題材大劇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》在湖南衛(wèi)視金鷹獨播劇場圓滿收官。在大結局中,盛明蘭被圍困于澄園,“神箭手”顧廷燁救愛妻于水火之間;齊衡發(fā)現(xiàn)申氏的好,感情升溫羨煞旁人;小秦氏計劃失敗,火燒顧家祠堂并自盡于此;盛家老小重修舊好,其樂融融在顧家歡聚一堂。這樣“合家歡式”的結局,讓無數(shù)觀眾感受到了“家和萬事興”的幸福圓滿。
該劇由正午陽光影業(yè)出品,根據(jù)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,曾璐、吳桐擔任編劇,張開宙執(zhí)導,侯鴻亮任制片人,并由趙麗穎、馮紹峰領銜主演,朱一龍、施詩、張佳寧、曹翠芬、劉鈞、劉琳、高露、王仁君、李依曉、王鶴潤、張曉謙、李洪濤主演,王一楠、陳瑾特別出演。
播出期間,《知否》憑借獨特的古代社會家庭視角、生活化的精彩劇情、出色的群像演技、深刻的價值觀念、以及高水準的匠心制作,掀起了全民追劇熱潮,贏得了業(yè)內外的贊譽,人民日報發(fā)文點贊《知否》是難得的“生活流”佳作。在收視成績上,該劇不僅一路高歌,收視連續(xù)破2,更創(chuàng)下了近期電視劇市場中2.252%最高收視率,并且全國網(wǎng)及csm55城收視率持續(xù)穩(wěn)坐同時段收視冠軍,昨晚大結局更是雙網(wǎng)破2霸屏收官;在話題討論度上,網(wǎng)友們對劇情討論積極,使得《知否》相關劇情、角色多次登上網(wǎng)絡熱搜榜,該劇口碑、熱度等成績著實亮眼。
《知否》全員演技在線 群像人設大獲好評
《知否》角色眾多,家族盤根錯雜,但不論角色大小,新老演員將每個角色都詮釋得生動鮮明,極有辨識度。盛明蘭、顧廷燁、齊衡、墨蘭、如蘭、盛老爺、王大娘子、林小娘、朱曼娘、小秦氏、康姨母等一眾角色都有自己的特點與出彩之處,網(wǎng)友常常被他們精彩的表演所折服。
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聰穎理智,但不失可愛,這一角色被趙麗穎演繹得靈動自然,被網(wǎng)友稱為最適合盛明蘭的人選;由馮紹峰飾演的“顧家二郎”顧廷燁肆意縱情、胸有城府,同時男友力爆棚,與明蘭的互動常常甜哭網(wǎng)友,被觀眾親切地喚為“二叔”;由朱一龍飾演的“齊國公獨子”齊衡溫文爾雅、人品卓然,又有其人物與生俱來的矛盾感,他為觀眾留下了一段被譽為“齊衡名場面”的走廊虐心哭戲,演技功力可見一斑。
除此之外,剛開播不久,王大娘子(劉琳 飾)與盛老爺(劉鈞 飾)就深受觀眾喜愛,被網(wǎng)友組成了“盛者為王”cp,成為貫穿整部劇的歡樂源泉;林小娘(高露 飾)嬌中帶媚,心腸惡毒,這個角色曾數(shù)次登上熱搜榜;王一楠飾演的小秦氏可謂是“神仙面容”、“菩薩心腸”,但她背后的陰狠手段卻讓無數(shù)觀眾恨得牙癢癢,她下線之日,引來無數(shù)網(wǎng)友高興地發(fā)來賀電,可見演員對角色演繹的深入人心;而盛家老太太、墨蘭、如蘭、長柏等精彩角色的呈現(xiàn),也讓網(wǎng)友們贊不絕口,使得演員們圈粉無數(shù)。
該劇以盛家、顧家、齊家、王家等古代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,集中展現(xiàn)了古代朝廷、士族、百姓的人情百態(tài),是一部紛繁復雜的群像大戲。演員們用細致入微的表演,充沛的情感,將復雜而獨特的角色,在熒屏上進行了精彩演繹,為大家展現(xiàn)了古代家族的悲歡,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演技的視覺盛宴。
《知否》以古鑒今 婚姻觀、教育觀、處世哲學引熱議
除了出彩的演技,復盤整部電視劇,《知否》的價值觀念極有現(xiàn)實關照意義。劇中所呈現(xiàn)的子女婚戀選擇、家庭教育、經(jīng)典金句等內容,都被普羅大眾津津樂道,這其中傳遞的婚戀態(tài)度、處世智慧與教育理念,都引起了大家的思考。
有網(wǎng)友說,《知否》是一本大寫的婚戀攻略。這句話,主要指的是明蘭的婚戀觀。在劇中,盛明蘭是敢于駁斥女子讀書無用理論,敢于掌握自己命運的勇敢女性。她提倡獨立的婚姻觀,有清晰的認知:“這天下,沒有誰是誰的靠山”;她還懂得經(jīng)營婚姻,比如:“與人相守,最終依靠的,還是那最低處”,這句話道明了婚姻是優(yōu)點與缺點結合的真相;她同時期待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離”的愛情,倡導真愛至上。該劇以明蘭口吻,向當代觀眾傳遞的婚姻相處之道,值得每個新時代男女借鑒。
在劇中,明蘭的引路人盛家老太太總是頻出金句,被有心網(wǎng)友整理成了“祖母語錄”,這些金句妙語,蘊含著諸多處世智慧和人生道理,總能讓觀眾豁然開朗。她對明蘭說:“咱們做女人的,終究是要自己撐得住,一是手里要有錢,二是身邊要有心腹”,教明蘭自立自強;她對華蘭說:“不要把書讀迂腐了,自己暢快才是真”,讓人處事豁達一點;她還有著“人生道路,何其漫漫,以后的事還多著呢,躲是躲不掉的”的寬闊心境。此外,劇中其他角色也金句頻出,種種處世箴言,如同余音繞梁,每次都能讓觀眾回味許久。
在教育方面,《知否》也別有天地。比如,該劇通過“孔嬤嬤訓人”那段劇情,教兒女明事理,懂規(guī)矩,學禮儀;教父母養(yǎng)子女、顧大局、識大體。該劇傳達出的“一碗水端平”、“同氣連枝,共榮共損”等家風文化,適用于當下社會的任何一個家庭,極其具有現(xiàn)實關照意義。
《知否》從細微的家庭瑣事出發(fā),著重傳遞了古代子女婚戀心得、家風文化、和處世智慧,讓觀眾在觀劇的同時產(chǎn)生強烈的代入感,從而引爆情感共鳴。
《知否》普及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 高水準制作鑄就“生活流”佳作
細細品味《知否》,這部劇的制作盡顯用心。有細心的網(wǎng)友指出,《知否》的場景竟然部分還原了《清明上河圖》。穿梭于這部劇的大街小巷中,小到不起眼的“十千腳店”等招牌,大到熙熙攘攘的街道、龐大復雜的客船、最富盛名的樊樓,道具組都有參考《清明上河圖》,進行一定程度仿制還原。
此外,小秦氏宴請賓客的“曲水流觴席”,也讓觀眾記憶猶新。據(jù)導演張開宙介紹,這場席面的靈感來源于王羲之《蘭亭雅集圖》;作為后期重要道具的“皇宮麥田”,是道具組培植的真麥子所耕種;該劇目所能及的家具風格、瓷器等級皆有一定程度的去參照歷史;為了還原這部劇的古樸風韻,《知否》夜戲選擇了用“蠟燭打光”的方式,使得這部劇頗具生活氣息。
在禮節(jié)方面,《知否》也極為考究。在開篇第一集,盛家大姑娘華蘭的訂婚宴上,夫家前來納征,該劇特意將大雁活禽等聘禮悉數(shù)報出,向觀眾展示了古代的“三書六禮”中“納征”的過程;在后期明蘭大婚的片段中,顧廷燁高頭大馬迎娶明蘭,不僅將拜堂、敬茶、合巹禮等古代婚禮細節(jié)體現(xiàn)得全面細致,還將“十里紅妝”這種古代傳統(tǒng)民俗的熱鬧場面近距離展現(xiàn)。與此同時,投壺、插花、隔火熏香、點茶等古代禮儀被一一呈現(xiàn),堪稱一堂妙趣橫生的中國文化普及課。
由正午陽光影業(yè)出品的古代社會家庭題材大劇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》,目前已在湖南衛(wèi)視金鷹獨播劇場圓滿收官。愿該劇所呈現(xiàn)的古代社會家庭生活風貌,能給當下生活帶來一定的啟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