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近期A股再次迫近427低點,管理規(guī)模超大的基金經理們又開始排隊檢討,向投資者致歉了。
(相關資料圖)
10月31日,百億私募慎思資產余海豐寫檢討:成功躲過2015年股災,2016年熔斷,2021年春節(jié)后的暴跌,今年國慶前的表現(xiàn)也還ok。市場內在因素引致的大跌,基本上還能比較輕松的應對。但去年7月,還有今年10月的大跌,終究是逃不掉。道行太淺了…站位太低了…
10月28日,百億私募和諧匯一掌舵人林鵬在《致和諧匯一遠景系列產品持有人的一封信》中致歉持有人。他表示,過去兩年是他從業(yè)20多年來最困難的時光,在相當長的時間都處于“心靈被拷問”的狀態(tài),產品的凈值表現(xiàn)也讓人非常失望。
10月13日,千億私募淡水泉創(chuàng)始人趙軍再度道歉反思到:“為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,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已有的基本面驅動投資,判斷企業(yè)中長期價值;另一方面,要加強宏觀研究能力,這可能是一個更好的平衡、適應市場的方式。”而在今年3月底,趙軍就曾因為產品凈值大幅回撤向投資者致歉。
今年9月13日前后,千億私募景林資產相關資產負責人表示,“和大家說聲抱歉,這一兩年我們業(yè)績不太好,高點進來的投資者很多都虧錢了?!?/p>
除此之外,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加入道歉大軍的還有梁浩、焦巍、王崇、但斌、林利軍、梁宏、楊銳文、莊濤、施建軍、戴旅京……這些基金經理可謂是公私募圈響當當?shù)念^牌、頂流大佬,所在公司是如雷貫耳的幻方量化、正心谷、希瓦資產、景順長城等等。
然而,這些大佬最近1年多時間虧得一塌糊涂……當然這有宏觀大盤的客觀因素,自然也有自身的主觀因素。大佬們都在反思檢討,作為普通投資者,或許更應該檢視自己的投資策略。
在股票投資決策布局上,宏觀很重要,且越來越重要。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觀點,而是逐步成為市場的主流共識。
林鵬就反思道:過去習慣用逆向思考、均值回歸的方式捕捉優(yōu)質公司被錯殺的機會,但在兩年波動較大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 ,對于均值回歸過度的執(zhí)念以及對宏觀政策層面不夠敏感,使得我在心理上、行為上沒有做好對組合的風險管理,對于可能的風險沒有做足預案,這是需要汲取的深刻教訓。
對此,公司將表示引入宏觀策略研究員以提高對宏觀、產業(yè)政策的敏感度,希望可以更好實現(xiàn)風險控制。
上文也提到,趙軍表示將加強宏觀研究能力。
今年前10月,百億級私募業(yè)績前10名只有2名股票多頭策略,其余均是債券策略、管理期貨策略、相對價值等等。對此,有私募研究員就曾評價道:專注于自下而上選股的知名私募,由于宏觀研究能力有限,在今年的市場中更顯劣勢。
是的,今年港A兩市在宏觀泥沙俱下的行情下,絕大多數(shù)公私募機構逆勢大規(guī)模做多,不尋找降低倉位、不尋求做空機會或者用期貨期權等工具進行對沖,產品凈值很大負收益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。
加強宏觀研究,無非有兩大類。一是研究貨幣政策、經濟基本面等宏觀因子,進而研判大盤整體的趨勢與方向,尤為重要。二是宏觀產業(yè)政策。這在過去2年的一些行業(yè)板塊上演繹得淋漓盡致,包括房地產、教育、醫(yī)療、互聯(lián)網等等。
這一波美股是在去年12月前后見頂,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主流股指幾乎均于此時間見頂。不僅是全球股票市場,還包括債券市場、虛擬貨幣市場、大宗商品市場等等,均從那時開啟大幅度的下跌。
無它,這些風險資產核心定價邏輯之一的貨幣政策發(fā)生了嚴重逆轉。2020年初,新冠疫情爆發(fā),歐美日央行釋放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大洪水,創(chuàng)造了全球股債商市場的超級歷史泡沫。
去年11月4日,美聯(lián)儲議息之夜注定載入史冊——Taper正式官宣,因疫情而導致的史無前例的、毫無底線的放水終于走向拐點。后來,美聯(lián)儲打臉自己過去將近一年都曾宣稱的“通脹只是暫時的”的觀點,并開始180度大轉彎,進行了40年最為激進的貨幣緊縮狂潮。
在年初,你說美聯(lián)儲會加息475個基點,別人一定覺得你瘋了。但時至今日,實現(xiàn)該目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。其實,今年這么多次議息會議,其實每次加息幅度幾乎都是超市場預期的。很嘩然,美聯(lián)儲去年一直鴿到底,今年一直鷹到底。
美聯(lián)儲可謂是全球央行的央行,它的貨幣緊縮政策其實決定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大方向。A股也不例外,它不能獨立于全球金融市場,一方面外資比重不小,且在市場內的話語權和風向標意義較大,另一方面中外經濟緊密相連,呈現(xiàn)頗為一致的“一榮俱榮、一損俱損”的態(tài)勢。
宏觀還包括產業(yè)政策。過去1年多時間,大多數(shù)中概股跌幅高達80%-99%,顛覆了幾乎所有人的跌幅認知。這主要有兩個原因,一是監(jiān)管的全面轉向——防止資本無序擴張,反壟斷舉措打掉了已經處于存量競爭的互聯(lián)網平臺的持續(xù)高盈利能力,動搖了高估值的核心根基,自然暴力殺估值,二是貨幣緊縮持續(xù)超預期,估值泡沫破裂更加迅猛、流暢。
宏觀是微觀個股的上層建筑,如果不加深對于宏觀的理解與研究,將很難在當今如此殘酷的資本市場獲得良好回報。
有人會反駁,你看巴菲特就專心研究企業(yè)基本面,根本就不關心宏觀怎么樣。在我看來,巴菲特在投資界的偉大成是伴隨著美國經濟的崛起,以及在過去40年一路寬松的貨幣環(huán)境下取得的。老巴口頭上說不預測宏觀,但重大投資決策往往都會考慮宏觀時點。2008年大規(guī)模“抄底美國”的經典戰(zhàn)役成為投資佳話。
只專心研究企業(yè)基本面,不關心宏觀的投資策略將會越來越難,于機構,于個人均如此。
在紛繁嘈雜的金融市場中,投資容易陷入刻舟求劍的思維定式里面,無法自拔。這是導致虧錢重要因素之一。
近日,炒股多年的知名小說家紫金陳在社交媒體上表示,又加了一筆恒生etf,一萬四的恒生怕個錘,難道還能一萬三不成?
今年前10月,恒生指數(shù)暴跌36.5%,恒生科技指數(shù)跌逾50%。港股回撤如此之多,邏輯并不復雜。港股作為離岸市場,腹背受敵。
一方面,大多上市公司來源于大陸,受制于宏觀經濟下行影響,且指數(shù)權重的互聯(lián)網、房地產、醫(yī)療等行業(yè)持續(xù)受到政策沖擊。另外一方面,港股市場硬掛鉤美元,美元暴利加息,港元也暴利加息,今年港元流動性大幅收緊。這就是股票市場分子分母的慘烈雙殺。
港股跌到如今,已經回到了2009年4月的水平。PE-TTM為7.5倍,遠低于機會值的9.2倍以及平均值的10.6倍。如果從估值數(shù)字角度看,似乎可以閉眼抄底入市。但如果簡單以此去做投資決策,明顯有些刻舟求劍了。
過去的大盤點位可以參考,因為給了一個歷史維度位置。但不能說現(xiàn)在跌到這個位置,就可以完全放心大膽去做多了 ( PS:針對中長期,且想重倉布局的投資者而言) 。比如2009年的7.5倍是怎樣的貨幣環(huán)境、經濟基本面,現(xiàn)在又是怎樣的宏觀情況,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啊。
回到當下看,港股分子分母下殺的大邏輯似乎并沒有改變。目前,美聯(lián)儲的緊縮政策還沒有實時性放緩,相反還可能持續(xù)超預期加息,盡管市場“人心思漲”,多次YY美聯(lián)儲會因為經濟衰退而放緩加息節(jié)奏,但多次事后被證偽。如果這個邏輯假設成立,恒指跌到13000點也不是不可能。熊市多長陽,過去幾個月已經出現(xiàn)了多次單日大陽后的快速新低,這次會不會一樣,耐心拭目以待。
板塊以及個股投資更是如此,更是不能以某個價位或者多低的估值來作為投資決策的核心依據(jù)。
近日,某知名基金經理認為,中國互聯(lián)網30指數(shù)在內的諸多互聯(lián)網板塊指數(shù)大幅回調,當前指數(shù)PE-TTM已經調整至31.55倍,處于歷史較低水平,板塊長期配置價值性價比凸顯。
在我看來,這里有兩個邏輯錯誤。
第一,投資不能以相對靜態(tài)的估值倍數(shù)去評估公司是否低估與高估。比如未來整個行業(yè)盈利大幅下滑,股價持續(xù)回撤之下,PE倍數(shù)可以變得很高。就如某互聯(lián)網巨頭在今年年初PE僅僅16倍左右,但股價大幅之后,現(xiàn)在PE倍數(shù)卻已經飆升至30倍,因為凈利潤大幅下滑。
第二,不能因為跟歷史相比處于較低水平,就簡單認為具備長期配置價值。因為現(xiàn)在的盈利能力跟歷史上,尤其是反壟斷之前,完全就是滄海桑田的變化。沒有盈利成長性的板塊,其實是不具備良好配置價值的。
中概互聯(lián),抄底的人很多,被埋的人更多。虧錢的主要邏輯就是不評估政策帶來的盈利能力塌陷、美聯(lián)儲貨幣政策緊縮所帶來的系統(tǒng)性風險以及因估值看起來低而抄底的刻舟求劍式的思維定式。
我們都常說,賺錢是認知的變現(xiàn)。在資本市場也一樣,如果沒有批判式思維,權威人士說什么就是什么的話,那么虧錢就會是絕大概率事件。
現(xiàn)在的市場充斥著五花八門的信息、各種各樣抄底、個股機會類的聲音。這需要我們擁有批判思維去看待,把投資回歸于最本真的定價邏輯上面,就不會迷失在茫茫信息流之中無法自拔。
對于個股或者行業(yè),投資切忌刻舟求劍,更不應低估值作為投資決策的核心邏輯。如果這樣,無疑于興奮地撿到了煙蒂,抽起來還有雪茄的風味,但很容易燙傷嘴,燒到唇。
當然,投資還需重視宏觀研究,未來投資大方向都在大會報告里,不妨詳細讀一讀,收獲會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