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小紅書上有個帖子火了。某女生經(jīng)過相親認識一名男士,因不滿該男士的聊天方式,于是發(fā)到小紅書上進行吐槽。本來想著會有很多人跟著她一起討伐,沒想到卻遭到了網(wǎng)友的一致抵制。
從這個帖子延伸開去,大家不由得發(fā)現(xiàn)了即便在同齡人中,大家在戀愛以及婚育問題。上的觀點都如此不同。以前說起戀愛,大家腦海中總會浮現(xiàn)出溫馨甜蜜的畫面,但現(xiàn)在對于適齡婚育的飲食男女,向往的戀愛和現(xiàn)實的相親卻五味雜陳。
(資料圖片)
在社交媒體上,各種觀點交織但也可提煉出一些共性。如現(xiàn)在年輕人總是喜歡“一言不合就拉黑”,跟談戀愛的忍讓磨合相比大家似乎對分手更加熟練。閑魚上甚至還出現(xiàn)了大量的奔現(xiàn)師服務“網(wǎng)絡奔現(xiàn),代見面代送禮物”,可見大家都很怕成為·奔現(xiàn)翻車現(xiàn)場的主角。
為什么相親總是失???甚至還有朋友憤懣表示,“相親遇到的人沒一個是正常的!”我們簡單分析了單一時刻適齡女性所有相親對象的類型(年齡合適、有戀愛意愿和結婚可能性)進行了細分,發(fā)現(xiàn)也許相親對于現(xiàn)代年輕人來說,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尋找結婚伴侶的方式——從概率上看,找到合適的人可能性太小了。
根據(jù)網(wǎng)上廣泛流傳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目前我國單身人口或已超過2.4億,且有進一步增多的趨勢,其中年輕人的比例久居高位。另外,截止2021年底,我國單身獨居人口也已超過9200萬。單身和獨居人口不斷增加,也造成結婚率持續(xù)走低。
年輕人對婚姻家庭持悲觀態(tài)度的比例在增加,不談戀愛不結婚的人不在少數(shù),不過也有很多年輕人在積極尋找另一半的路上不斷努力,相親再次成為他們的主流方式。
但是,相親這種傳統(tǒng)的方式,成功率越來越低了。
T小姐本科名校畢業(yè),美國讀完研究生回國,在一線城市工作依靠自己賺的車和房,專業(yè)領域也小有成就,然而卻常年相親找不到人結婚。
到底什么原因,讓長居一二線城市的適齡女性在相親的成功率上如此堪憂?我們以T小姐作為典型樣本來分析一下。
首先,我們以T小姐的年齡(今年30歲)為中位數(shù),她相親男性對象的年齡隨機分布22歲-50歲之間。其實在實際情況當中,T小姐相親人選的年齡跨度遠小于這個區(qū)間,更多集中到25歲之后到40歲之前。
其次,擅長邏輯推演的T小姐把自己見過的相親對象(有戀愛意愿有時間相親的適齡男士)分為四個大類。
1、騙子型。海王渣男皆為此類;
2、自嗨型。這部分群體就是楊笠口中的“普信男”,就是自己不太行還自以為是的;
3、成本巨大型。已經(jīng)有過一次婚姻,很可能跟前妻還有孩子,如果選擇對方其實選擇的是一大家子;
4、不婚族。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,有的人就不愿意結婚一直單身的狀態(tài)。
通過下圖對一個女生在某一時刻可以遇到的所有異性,都進行了分類,我們可以看到,事實上真正的可選適婚男性很少。同時,隨著女方年齡的增長,遇到同齡單身適合結婚的概率會越來越低。
所以,我們最后的結論是:第一,隨著年齡的增長,單身適齡優(yōu)質男青年越來越少;第二,優(yōu)質的漏網(wǎng)之魚僅存在理論可能;第三,能在社會面容易相遇且來電的人,通常都比較兇險。
小紅書上某博主的發(fā)言之所以回火,是因為該博主經(jīng)過相親認識一名男士,因不滿該男士的聊天方式,于是發(fā)到小紅書上進行吐槽。本來想著會有很多人跟著她一起討伐,沒想到卻遭到了網(wǎng)友的一致抵制。
該博主也對負面評論進行了回懟,不過介于抨擊她的人數(shù)在不斷增加,后該博主選擇刪除了此條信息。從兩人的對話中,作為旁觀者可以看出,該名男士在苦苦尋找和兩人相關的話題,并選擇了以職業(yè)作為切入點,沒想到畫虎不成反類犬。不僅被女子覺得像是職業(yè)調查,更被吐槽發(fā)信息的速度比寫信還慢。
目前網(wǎng)絡上流行一句話叫“三觀跟著五官走”,如果是彭于晏般長相的男子用職業(yè)作為話題進行開場,恐怕又是另一番場景,甚至有可能寫一篇小作文給對方詳細介紹情況??稍诂F(xiàn)實中,沒有那么多的帥哥靚妹,有的只是平凡人和平凡生活。當一個最不會撩女孩的人遇上一個最需要情緒價值的女孩,通常最終都是沒有結果。
從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,其實反映出了不熟悉的男女在網(wǎng)絡相親局中面臨的尷尬——通過網(wǎng)絡的方式,雙方的溝通很可能不在同一個頻率之上,造成雙方對信息的誤判和錯讀。
在閑魚上更是應運而生一種新的服務:網(wǎng)絡奔現(xiàn)師。只要在閑魚中搜索關鍵詞網(wǎng)絡奔現(xiàn),就會搜索出相應的內容,主要提供網(wǎng)戀對象現(xiàn)場錄制視頻(考察顏值),代送禮物、甚至性別鑒定(以防萌妹變摳腳大漢)。網(wǎng)絡奔現(xiàn)師的出現(xiàn),是為了維持人們對網(wǎng)戀美好的幻想,以及避免各類翻車難受事件的出現(xiàn),因此受到了一些年輕人的推崇。
小林——“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”
小林是家里的獨子,長期受到家長催婚的壓力,后經(jīng)過家里介紹認識了女孩小A。兩人在微信聊了幾天后,小林決定趁熱打鐵約出來見面,爭取能夠繼續(xù)推進關系。小A很爽快地就答應了,并提出周六上午10:00約在她家附近的星巴克,對此小林有點遲疑。根據(jù)小林之前幾次約會經(jīng)驗來說,很少有姑娘能在周末起床很早來約會。小林再次確認了時間,小A均表示自己常年早起,就這個時間最合適,感覺早起一天都變長了之類的云云。直到周五白天,小林禮貌性地問了一下小A時間,小A不僅沒有改變,反而還覺得小林有點婆婆媽媽。
小林長期保有早睡早起的好習慣,周六早起晨練完,9:40左右就已經(jīng)坐在了星巴克。9:50時小林禮貌性地詢問了一下小A人到哪了,不過并沒有得到回應。直到10:20左右,小A才在微信上回復說,自己昨晚和朋友們出去喝醉了剛醒,自己簡單收拾一下就過去。小林雖然有點不悅,但是想到小A家就在附近,估計很快就會出現(xiàn)。然而又過了半小時,依然沒有看到小A的身影,此時小林發(fā)信息給對方說不然今天就算了吧,沒想到這次小A卻秒回了信息:“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?!?/p>
出于禮貌(家里人介紹怕面子上不好看)和好奇,小林選擇繼續(xù)等待,不過小A并沒有像她回復信息一樣快地出現(xiàn),直到11:30左右,才慢悠悠出現(xiàn)在了星巴克。對于遲到超過一個半小時,小A并沒有表示出任何歉意,反而在點餐時候,因為小林沒聽清她要點馥芮白,狠狠地給了小林一個白眼,并且在接下來的聊天中,時不時話中有刺,明顯譏諷小林土鱉沒見過世面,居然連馥芮白都不知道。
此時的小林已經(jīng)強忍怒火很久了,不過紳士風度并沒有讓他當場發(fā)飆。他借機發(fā)信息給朋友,上演電影中經(jīng)典橋段打電話把自己叫走。臨走時小A倒是沒說什么,只是做了個“請”的手勢,臉上充滿了不鄙夷和不屑。
出來的小林沒有再多說什么,只是迅速拉黑了小A的微信?;丶液笮×滞虏哿艘恍┰缟霞s會的情況,沒想到又被家長一頓說,什么哪有大清早約會,哪個女孩不遲到,女孩要靠哄要提高情商之類的,給小林搞的更加郁悶。不過小林也并沒有因此灰心泄氣,后面經(jīng)過同事介紹,和一個外地女孩建立了戀愛關系。
佳佳——生產(chǎn)隊的驢都不敢這么拉
在網(wǎng)絡大搞男女對立,瘋狂吐槽小仙女的時代,佳佳也有自己的煩惱。已經(jīng)過了而立之年的她一個人在一線城市上班,婚姻問題已經(jīng)成為全家人的心病,只要和家里一打電話,不管任何話題最終總能扯到結婚問題。佳佳從來不抗拒結婚,也期待愛情,但因為平時工作太忙和圈子問題,始終沒有遇到心儀的對象,最終也走向了相親的道路。
佳佳性格比較爽快,不喜歡像一些女性一樣矯揉造作。對于別人給她介紹的對象,向來都會很禮貌地和對方聊天,并且在一些尷尬的時候主動尋找話題。面對相親對象的見面邀約,只要在聊天中不是特別犯沖的,佳佳都會堅持去見面,而且每次都盡量準時到場。
根據(jù)前人總結的經(jīng)驗,佳佳運用了銷售漏斗策略,即盡可能地擴大漏斗來篩選對象,并頻繁地與相親對象見面,不過她低姿態(tài)的真誠到目前并沒有換來任何回報,反而在累到筋疲力盡。在這個過程中,佳佳對其中幾個人印象非常深刻。
A男,人比較年輕帥氣,且有點風趣。但是在接觸過幾次后,佳佳經(jīng)過別人提醒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他就是人們傳說中的“海王”,并且一直在PUA著自己,不僅讓自己成為了他的舔狗,而且常年對自己的容貌產(chǎn)生焦慮。
B男,就是網(wǎng)絡上廣為流傳最典型的“媽寶男”。在和佳佳見面的過程中,據(jù)她不完全統(tǒng)計,至少提過十幾次“我媽說”,而且為人非常優(yōu)柔寡斷,甚至連點餐都猶豫不決。不過為人倒是很紳士溫柔,說話輕聲細語,但佳佳害怕以后生活會處理不好,所以也沒有進一步發(fā)展。
C男就顯得油膩了,不僅在見面時候會不合時宜地開黃腔,而且骨子里有著很深的大男子主義,強烈地認為女人的任務就是在家相夫教子。介紹人偷偷告訴佳佳,C男是本地郊區(qū)拆遷戶,衣食無憂的那種,所以希望找一個人能照顧自己。
對于一個在一線城市飄著的女孩來說,本地拆遷戶確實具有誘惑力,但是佳佳覺得自己辛苦求學,而后又在大城市努力工作,到頭來卻是嫁人充當家庭主婦,這樣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,所以也沒有表示出什么。見面后兩天介紹人告訴她,C也沒看上她,人家要找一個屁股大能生兒子的,她不符合標準所以早就被淘汰了,佳佳突然覺得心中泛起一陣惡心。
在廣泛聊天和見面后,佳佳在社交軟件和朋友吐槽,自己過的和客服一樣,生產(chǎn)隊的驢都不敢這么拉。談起愛情,佳佳心中依舊向往,但是逐漸感覺到,相親中這種東西可能并不存在。
古時人風雅,喜歡用文字描繪愛情。納蘭性德說,“一往情深深幾許,深山夕照深秋雨。”,李白說,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蘭露華濃?!保叛壑型庵幐钀矍榈慕?jīng)典作品更不在少數(shù),這是人性中對純粹又浪漫愛情的最原始的向往。
而關于愛情的成因,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,愛情的產(chǎn)生受到性激素的影響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著名的斯坦伯格愛情三角理論也揭示構成元素。
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斯坦伯格愛情三角理論將愛情分為三個組成部分:激情、親密和承諾,這三種成分構成了喜歡式愛情等七種類型。激情指一種情緒上的著迷,個人外表的和內在的魅力是影響激情的重要因素。親密指的是兩個人心理上互相喜歡的感覺,包括對愛人的贊賞、照顧愛人的愿望、自我的展露和內心的溝通。承諾主要指個人內心或口頭對愛的預期,是愛情中最理性的成份。親密是“溫暖”的,激情是“熱烈”的,而承諾是“冷靜”的。
現(xiàn)代年輕人,尤其是生活在一線城市中的年輕人生活節(jié)奏很快,同時高度發(fā)達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和社交媒體,給年輕人的戀愛又帶來了新的特點。
第一,在科技和算法的幫助下,大家更容易找到匹配自己心意的“候選人”或者是愿意交朋友的伙伴。跟幾十年相比“撮合”的效率更高了,但正是因為“得來全不費工夫”導致到年輕人開始一段關系的成本很低,這也讓很多人盲目樂觀和自信,在具體表現(xiàn)上就是對別人的包容度很低,“一言不合就拉黑”。
第二,年輕人更具個性,如果用形狀來形容每一個人,可能幾十年前這個形狀會比較簡單,尤其在戀愛和結婚的問題上,很多人更多是找人搭伙過日子的“找合伙人”心態(tài),差不多就行。但現(xiàn)在年輕人出生、成長在改革開放后經(jīng)濟迅速發(fā)展的時代,物質生活較為富足,開始尋求伴侶與自己在精神世界的契合。
第三,女性的獨立。但現(xiàn)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優(yōu)質女性,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都比較獨立,而且在大城市生活條件較為便利,社會治安也比較好,大環(huán)境為女性獨居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
第四,社會文化的豐富和多元,讓年輕人能夠有廣泛的興趣愛好,跟父母一代人相比,更容易從興趣愛好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感。例如,最近幾年興起的戶外爬山、露營、漿板、飛盤……很多都是需要團隊協(xié)作才能完成的,工作日忙工作賺錢,周末跟朋友一起聚會活動,很多單身一族就認為沒有戀愛的麻煩和磨合,更不愿意為了另一個人改變自己的習慣和生活狀態(tài)。
但是相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限制了愛情的發(fā)生,人們帶著目的來彼此尋找另一半,在短時間內拼命展示和發(fā)現(xiàn)彼此的優(yōu)缺點,這樣做雖然高效但少了愛情本來的探索和朦朧之美,短時間內迅速的了解一個人,可能會很難準確判斷對方的性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