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經常研究管理者的勝任力,其實不妨反過來看看誰不會做管理,可能更容易理解。
本文中,筆者在借鑒德魯克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的相關內容后, 總結了“做不好管理的人”4條。
以下,Enjoy:
在職場中,有兩句話經常被人們提及:
1)如果管理者對員工寬松,等他離開后會罵你,因為你沒有讓他成長。
2)如果管理者對員工嚴厲,等他離開后會感激你,因為你讓他獲得了成長。
對此,我想補充第三句話:
3)如果管理者對員工洗腦,等他離開后,不僅不會感激你,還會恨你一輩子,因為你毀了他。
為何這樣講?
因為洗腦對誰都沒有好處。
例如,管理者常見的洗腦方法,是給員工頻繁灌輸公司價值觀。平時培訓,以及各種工作的耳濡目染,也會讓員工形成特定的“價值觀印象”。
從表面看,這事問題不大??赡阆胂氚。F(xiàn)在企業(yè)裁員消息頻出,無論是員工還是管理者,大家都很難獨善其身。
說的直白點,咱們在一家公司的職業(yè)前途,已經從過去那種混年頭的存量,轉換成隨時離開的變量。
如果你給員工灌輸一大堆價值觀,他們出去后,這些東西就沒用了,因為每個公司價值觀都不同。
例如,我曾看到過一些求職者,在面試時“裝大爺”,帶著原公司那種價值觀,跟面試官“擺譜”,最后失去機會。
還有求職者拿到offer后,立刻在新公司搞加班內卷,對女同事開黃腔、對男同事PUA,把人家好好的公司,鬧得烏煙瘴氣,最后被辭退。
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個人問題,但這些毛病是從哪學的呢?還是他們原來的公司,還是他們曾經的管理者。
雖然管理者培訓員工,向他們傳遞公司價值觀是義務,但咱別去洗腦,給人家留點空間。有些話,經過咱們講出來的,至少要篩選一下。
你要真想在公司內,為自己培養(yǎng)得力干將,或是看哪個員工不錯,想指導一下。就多跟人家分享一些有用的東西,例如思考問題的方式、解決問題的手段、個人的經驗見解。
其實大家都很聰明,你這樣善意對待員工,他們也會有所回報。積累好的口碑,管理者才能走得更遠。
在我們身邊,經常能聽到針對無效會議的吐槽。
的確,有些管理者確實很喜歡開會,總是白天開完晚上開,晚上開完明天再開。員工叫苦不迭,卻只能私下吐槽,明面上都不好意思直接跟上司講。
例如,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書中,德魯克講了個案例:
某大型企業(yè)的財務經理,平時不管討論啥,都會通知財務部各單位主管來開會。會議主題,其實跟一些主管沒啥關系,但領導發(fā)話了,他們只能去。
到現(xiàn)場,為了表現(xiàn)自己的重視,甭管提的意見有沒有用,參會人員就是放開了嗓門說,舞動著舌頭嘮。
最后不僅時間被拖得特別久,會議結果也成了“聽君一席話,如聽一席話”,沒啥用。
有一次,財務經理向主管們詢問了意見,他這才知道大家“苦會議久已”,都認為這事太浪費時間了。
于是財務經理改變了做法,后續(xù)再開會,只邀請和討論主題直接相關的人。其他人自愿決定來不來,若真是沒空,可以看會議記錄。這項決定一出,立刻受到了大家歡迎。
由此我們就能看出,浪費員工時間的,并不是會議本身,而是管理者。
因為時間是一種資源,存儲不了,也買不到。很多管理者為了省事,有想法就招呼大家開會。
你說他們不懂每次會議只對少數(shù)人有用么?管理者知道,可要像上述案例那樣逐個安排,后續(xù)針對未參會人員,又得花費一些時間。
那這樣的付出值得么?其實是值得的。
因為員工是為管理者做事,你幫他們節(jié)約了時間,免去不必要的會議,也是在為自己節(jié)約時間。
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浪費員工時間呢?
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書中,德魯克提供了一種方法,需要你問問員工:“請你想想看,我常做哪些浪費你的時間,又不產生效果的事情?”
只要對方敢講真心話,你也愿意采納,那這個問題就容易解決。
管理者工作久了,都會產生一種乏力感。
就像玩游戲玩膩了,吃東西吃習慣了,嘗不到新鮮,就很難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(tài)。
曾有朋友對我講,管理者隨著年紀增長,即便經驗多了、能力強了,但自身的體力下滑與精力難以集中,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況且,度過而立之年的人,多數(shù)也已成家,養(yǎng)家糊口與房貸車貸的壓力,又會占用自己許多心思。
此時若想解憂,唯有暴富。若想暴富,就得抓住“翻身露臉”的機會,做一番大事,所有人都是這么想的。
因此管理者平時感覺到乏力,認為自己工作沒有激情,并不是你真的沒有,而是你看不上眼前所做的事,覺得這些太普通了,不值得使用激情。
但我跟你講實話啊,其實職場沒有那么多一鳴驚人的機會。要是等大事來了,再點燃激情好好干,真的來不及。
就像德魯克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書中提到的例子:
“多年前我初次做管理顧問時,常常弄不清楚企業(yè)的好壞之分,后來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一個平靜無波的的工廠,必是管理上了軌道。”
“如果一個工廠常是高潮迭現(xiàn),在參觀者看來忙得不可開交,就必是管理不善?!?/strong>
“管理好的工廠,總是單調無味,沒有任何刺激動人的事件,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(fā)生的危機都早已預見,且已將解決辦法變成例行工作了?!?/strong>
所以對管理者而言,真正的“翻身露臉”,不是一次突然的驚喜,而是自己肯將日常小事貫徹到底的執(zhí)著。
你把激情用在這些事情上,總好過將它丟在一邊不管不顧。
不要總覺得你沒有激情,也別總把乏力掛在嘴邊,讓自己用心做好一些事情,轉機就會發(fā)生。
在日常工作中,最令管理者鬧心的,就是員工犯錯。
這種感覺,就像是一位特愛干凈的人,剛擦完地,就被自家孩子踩了一趟黑腳印一樣,超級煩人。
所以管理者總是習慣對下屬提出一些要求:你不能做這個、你不能做那個、然后這事你應該怎么做怎么做……
看似員工的短板被規(guī)避了,犯錯的問題被解決了,可事實果真如此么?
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書中,德魯克講了個案例:
美國南北戰(zhàn)爭時期,林肯總統(tǒng)安排格蘭特擔任總司令,這人的優(yōu)點是打仗厲害,缺點是喜歡喝酒,且經常喝醉。
當時就有人建議林肯,不要把這位“酒蒙子”安排到總司令的位置上,要不然容易壞菜。
但他卻說:“如果我知道格蘭特喜歡喝什么酒,倒應該送他幾桶,讓大家共享?!?/strong>
林肯的意思是,自己知道格蘭特嗜酒貪杯的缺點,但在整個軍隊中,能夠運籌帷幄,贏得勝利的將軍,只有他一人。
在此之前,林肯也曾選過三四位沒啥缺點的將領,但他們都不能帶領軍隊贏得勝利。
所以德魯克才會說:“管理者如果在任用員工時,只想避免其短處,這樣的組織必然是平庸的?!?/strong>
換句話講,在現(xiàn)實中才干越高的人,往往缺點越多。一些看似“完美”的人,反而難以做出貢獻。
就算管理者真遇到了全能人才,對方無論從哪個方面看,都十分優(yōu)秀。可你想想,這種人能愿意讓你管么?沒準人家還想做管理者呢。
所以員工有缺點很正常,你總盯著、防著人家的短板才不正常。
有這閑工夫,不如多問問自己,員工能做些什么?觀察他們有哪些優(yōu)點?分析一下他們的優(yōu)點能幫團隊解決啥問題?
想清楚這些,管理者做好必要的幫助,讓他們好好發(fā)揮優(yōu)點,這樣才能解決現(xiàn)有問題。
推薦語:歷時4年鉆研,5遍修訂,經幾十位企業(yè)家、譯者、德魯克研究專家組成的多元化團隊字斟句酌,還原細節(jié),更完整、更準確的全新譯本,新增“有效的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”一章,贈送價值1000元的學習包、漫畫版視覺導圖。
關鍵詞: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南北戰(zhàn)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