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溫越來越高,衣服越來越薄——
又到了朋友圈里“三月不減肥,六月徒傷悲”的時候。
秉持著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的原則,許多人健身的第一步,都是把裝備置辦齊全。
打開購物軟件搜索“舒適的鞋”,最??吹降娜齻€字,可能就是自帶氣味和觸覺的:
踩屎感。
“踩屎感到底是誰發(fā)明出來的?發(fā)明這個詞的人真的踩過嗎?”
第一次接觸這個形容詞,估計都會產(chǎn)生疑惑。
感覺像踩到便便的鞋底,到底是什么樣?要從鞋底的功能說起。
鞋底為腳部提供的,除了最基本的保護之外,還有回彈和緩震。
回彈,提供支撐和反彈力,在支撐腳部結構的同時,讓我們行走、跑步時,更加輕松高效。
緩震,就是吸收地面對足底和膝蓋的沖擊力,最直觀的感受之一,就是踩上去是軟還是硬。
傳聞中最先誕生在跑鞋圈的“踩屎感”,指的就是“踩到的時候覺得軟軟的,看清踩到的是什么,又會立刻跳起來”——兼具柔軟和回彈力。
可如今,在一波又一波的營銷宣傳下,“踩屎感”在不少商家口中,已經(jīng)變成了“軟”的代名詞。
CCTV1《生活提示》欄目對軟底鞋的報道/《央視網(wǎng)》
“就像踩在軟軟的海綿上”“軟糯糯”“軟萌踩屎感”“棉花糖一般的觸感”……可愛又形象的廣告詞一出,不少 消費者自然被狠狠拿捏住了。
運動鞋、拖鞋、帆布鞋、洞洞鞋,全都“無一幸免”, 消費者們在這片“踩屎”重災區(qū),絲毫不介意甚至有些享受這場“有味道”的消費狂歡。
有能力的商家,會兼具緩沖和支撐。
而有的商家,則將鞋底做得太厚太軟。廣告圖里,更是恨不得將整個鞋都扭成麻花。
畢竟兼具柔軟和支撐力,需要高科技;但只是將鞋做軟,則要省勁兒許多。
踩起來像“踩在云朵上”的鞋子,真的健康嗎?
鞋底,絕不是越軟越好。
軟底鞋讓腳部舒適,太軟的鞋則對腳部健康有害——一切,要從腳部承擔的壓力說起。
研究表明,人在正常行走時,足部需承受人體2~3倍體重的負荷,在跑步時需承受人體5倍左右體重的負荷。
在跳躍時,足部承受的負荷更是達到了體重的10倍。
在幾倍于體重的負荷之下,如果足部壓力過大、壓力分布不均勻,就會直接導致足部的疲勞、疼痛甚至畸形病變。
圖源/參考資料[1]
比起硬的鞋底,軟一些的鞋能提供更好的緩震效果,吸收足底和膝蓋受到的沖擊力,降低關節(jié)的壓力,從而起到保護作用,讓人覺得舒服和輕松。
然而,隨著人們對軟底鞋舒適度的愈發(fā)迷戀,逐漸陷入了“越軟越好”的誤區(qū)。
實際上,如果鞋底過軟,導致支撐、回彈不足,就會踩中真正的健康雷區(qū)。
首先,太軟的鞋底,穿久了,可能第一感覺不是舒服,而是累。
關于不同硬度鞋底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太軟的鞋底,在走路時,會發(fā)生很大的形變。
腳部蹬地產(chǎn)生的力,被鞋底的形變吸收了很大一部分,能用在行走、跳躍時 的力,就變少了。
想要繼續(xù)跑跳,就要用更多的力——時間一長,自然就會感覺累。
這樣的“累”,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商家營銷成了減肥效果,“穿著走路就當是鍛煉”“穿著就能瘦”。
且不說這份“累”能消耗的熱量微乎其微,過軟的鞋底給身體帶來的損害,絕不止累而已。
鞋底的形變,讓鞋子的不穩(wěn)定性增強了。
就像人在軟軟的棉花上很難站穩(wěn)一樣,軟的鞋底,會削弱對足部的控制能力,增大崴腳、扭腳的風險。
全國制鞋標準化委員會秘書長張偉娟指出,鞋底太軟會增加腳部扭傷風險/《央視網(wǎng)》
另一方面,太軟的鞋底,對腳底的支撐可能不足,帶來健康隱患。
央視《生活提示》欄目中,做了一個實驗,發(fā)現(xiàn)穿著能被輕松彎折的軟底鞋時,足部達不到良好的支撐效果。
檢測鞋底硬度對足部支撐情況的實驗/《央視網(wǎng)》
鞋子對腳的支撐不足,走路時間長了,足弓的部位會又酸又疼。
?足弓需要足夠的支撐/CCTV10《健康之路》
長年累月穿著,還會增加足弓塌陷的風險,讓人患上扁平足。
足弓需要足夠的支撐/CCTV10《健康之路》
足弓塌陷,影響的不只是腳部。
久而久之,不僅會帶來足部、腿部韌帶和肌肉的疼痛,還會導致足踝外翻、足內(nèi)旋、小腿內(nèi)旋、膝關節(jié)內(nèi)移,甚至骨盆前傾和腰椎疼痛。
足弓塌陷,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/CCTV10《健康之路》
特別需要注意的是,老年人由于韌帶和關節(jié)退化,容易出現(xiàn)足弓塌陷、扁平足、腳部控制力不足的問題。
老年人更需要支撐力、控制力強的鞋子/《央視網(wǎng)》
這就更需要鞋子給腳部提供足夠的支撐。
但是在老年鞋市場里,我們看到的還是鋪天蓋地的“鞋底像大海綿”等廣告詞,扭成麻花的示意圖。
央視《生活提示》節(jié)目中,展示的部分老年鞋廣告/《央視網(wǎng)》
過軟的鞋底,不僅不能給足部提供足夠的支撐,走路時還會發(fā)生形變,增加不穩(wěn)定性,會增加老人受傷、崴腳的風險。
如果買鞋的時候只追求軟,可能不僅達不到舒服的效果,還會犧牲腳部乃至身體的健康。
挑選一雙合適的鞋,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什么?
比起花里胡哨的噱頭和外觀,最重要的,是能給雙腳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緩震。
首先,要確定雙腳的足弓類型: 洗澡或泡腳之后,可以通過“濕腳測試法”,濕腳站到地板上,觀察留下的腳印。
圖源/央視《健康之路》
如果足弓位置的水印很窄,甚至出現(xiàn)斷裂,就表明是高足弓:足弓弧度太大,難以貼近地面。
過高的足弓在接觸地面時,由于接觸部分很少、甚至懸空,也就無法起到應有的緩震效果。
在選擇鞋子時,就要看重鞋子的緩震功能,緩沖地面對足部的沖擊,分擔過多的壓力。
足弓的緩震功能,就像腳底有一個氣球,走起來輕盈省力,緩解地面對足部的影響
低足弓、扁平足的跑步者,應該著重選擇支撐性好的鞋,加強鞋底中部的支撐。
當然,足部不適還是要去醫(yī)院就診,不要寄望于一雙鞋子“包治百病”。
擁有正常足弓的跑步者,也不能忽略穿著時的體驗感:
一旦長期跑步、站立后出現(xiàn)腳部不適,不要急著否定自己:是不是體力不夠好,是不是平時運動少了,是不是鍛煉動作做錯了。
或許,問題真的出在鞋子上。
畢竟成年人腳病起因中,運動損傷只占了5%,而穿鞋不當則占據(jù)了64%。
選擇鞋子時,不要被它身上眼花繚亂的營銷標簽所迷惑,也不要追捧新鮮的概念,而忽略了鞋子的本質(zhì):
它是為保護腳而生的,別讓自己的腳去遷就鞋子。
適合自己的,才是最重要的。
[1]高敏,張一帆,洪成雨.不同運動狀態(tài)下人體足底壓力分布及分析[J].服裝學報,2019,4(04):301-304.
[2]趙碎浪,楊峰,傅陸軍,于百計.鞋墊對足底壓力舒適性影響研究進展[J].中國皮革,2018,47(09):57-61.DOI:10.13536/j.cnki.issn1001-6813.2018-009-011.
[3]江珊珊.如何挑選一雙適合的運動鞋?[J].福建質(zhì)量技術監(jiān)督,2014(07):52.
[4]湯榮光.正常人足底靜態(tài)和動態(tài)壓力分布的測定[J].中國生物醫(yī)學工程學報,1994,13(2):175-17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