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用戶發(fā)現,蛋蛋直播間最近多了一些“??汀薄0资|豆、南瓜酵素、多燕瘦soso棒等產品,開始頻繁出現在她的貨架上。
根據其3月5日的帶貨記錄,我們可以看到,在直播伊始,蛋蛋連續(xù)上架了幾個功能類似的產品,這與直播間一般的組貨邏輯似乎大不相同,連師傅辛巴都在一旁調侃:你不能這么賣,你這樣用戶覺得沒看點。
但直播間觀眾們的感受似乎并非如此,當蛋蛋詢問下個產品播什么時,彈幕上頻繁刷出“黑咖啡”“soso棒”等字眼,足見粉絲對該類產品的熱情。
其實,瘦身產品登陸直播間早已是常態(tài)。快手的頭部主播,像小伊伊、超級丹、羋姐、真姐、小佛爺等,都有進行過以“瘦身專場”為標簽的直播;抖音上,賈乃亮、羅永浩、張檬小五等近期表現很好的直播間,也上架過減脂茶、酵素果凍等類似功效的產品。
直播間里為何突然刮起了瘦身風?
據卡思的不完全統(tǒng)計,為了推南瓜酵素,蛋蛋發(fā)了10多支視頻預熱,而這個酵素在她的直播間,最終也賣出了17萬單的好成績。在此之前,辛巴在2月26日開播時,也上架了同款商品,當天的銷量接近20萬單。
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、僅在快手的兩個直播間內,這個叫“喵序”新品牌就賣掉了200多萬盒產品,這無疑是一個“可怕”的數據。
在其他平臺,瘦身產品的表現同樣出色。
比起酵素,抖音上近期更廣為人知的瘦身產品可能是白蕓豆?!八軌蜃钄嗵妓眨蟛椭俺詢闪>筒挥脫牧恕薄澳阋窍霚p得快點就吃兩粒,你要是怕減得太快,就吃一?!鳖愃频膹V告詞,頻繁出現在各種達人的視頻中。
抖音站內截圖
據卡思追蹤,過去30天,僅“仁和白蕓豆黑咖啡魔芋奇亞籽壓片糖果”這一個產品,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帶出的單數就超過了30萬,關聯視頻2000余支,關聯直播超過10000場,總GMV預計能達到2000萬。
而健身美體賽道一直火爆的小紅書就更不用提,現在去平臺上搜索白蕓豆,有3W+篇筆記,400+相關商品;關于瘦身,更是有超過74W篇筆記記錄著各個用戶的“減肥心得”。
顯然,冬去春來之際,面對各種漂亮輕薄的服裝,“變得更瘦”成為了更多用戶的追求。那么,除了季節(jié)因素外,瘦身產品在全平臺火爆銷售的理由是什么?創(chuàng)作者和商家能否通過此找到“爆品”規(guī)律,為自己日后的選品做支撐?在這里,卡思總結了一些原因供大家參考:
首先,是老生常談的身材焦慮問題。
短視頻時代來臨,很多“普通人”開始在網絡上展示自己?;ヂ摼W平臺上,用戶每天都能看見大量身材姣好的創(chuàng)作者,即使他們并不是顏值達人,很多人的評論區(qū)內,依然會出現與身材外貌有關的評論。
這樣的大環(huán)境下,很容易給用戶營造這樣一種感覺,即:別人很關注你的身材,并且現在社會上的人都很瘦、很自律。
由此一來,很多人對自己身材的要求變得越發(fā)苛刻,并萌生出瘦身的需求。再加上平臺算法的推薦,越來越多同類型視頻被推送用戶手機上,不斷加深對用戶的暗示,讓他們對瘦身產品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。
其次,“白瘦幼”審美的影響。
回憶這幾年流行服飾的關鍵詞,會發(fā)現“BM”“小香風”“Oversize”被不斷提起,這些風格的服裝相比之前的日韓風穿搭,對穿衣者的身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當下主流審美風格的改變,進一步影響了大家對“完美”身材的界定。
抖音站內截圖
那么,除了消費者自身心態(tài)發(fā)生的變化外,商家在這中間做了些什么,起到了助推作用呢?
其一,將商品價格做低,性價比提高。
目前抖音上有不下十個品牌在售賣白蕓豆相關產品,其中不乏江中、修正這樣的知名藥企。
我們從比較有知名度的企業(yè)推出的產品來看:同仁堂的白蕓豆維生素C壓片糖65元60片,諾特蘭德的單品售價為24.9元14片,修正的白蕓豆咀嚼片為59.9元60片……
單粒價格都在1元左右,客單價也不超過60,對用戶而言,這個試驗成本是比較低的,再加上店鋪內上萬條的評論,各式各樣的種草方式,都會激發(fā)起大家的欲望和興趣。
其二,主打“健康瘦身”概念,配合多平臺營銷。
觀察時下流行的瘦身產品,卡思發(fā)現比起標榜自己“效果好、瘦身快”,商家們更愿意去宣傳產品“阻斷吸收”“成分天然”等等,來降低消費者的心理負擔,向大眾樹立產品“健康瘦身”的印象,這算是種草的第一步。
到了帶貨的環(huán)節(jié),為了尋求與更多達人、主播的合作,商家開出了足夠有競爭力的條件。查看抖音精選聯盟后臺,可以看到此類商品的傭金率最高可以達到50%,最低的也有30%。
賣貨環(huán)節(jié)之外,商家還在小紅書、豆瓣、知乎等社區(qū)做了大量運營工作,海量KOL、KOC圍繞這些“短視頻爆品”做了種草筆記、視頻,以供消費者戶更全面地了解產品,為自己的購買行為找到佐證,從而打消用戶的購買疑慮,縮短從“種草”到“拔草”的距離。
小紅書站內截圖
得益于人類天性中對美的追求,幫人瘦身這門生意可謂經久不衰,隨著短視頻行業(yè)的火爆,更是得到了廣泛的傳播。
在商家、達人借此得到流量和財富的同時,伴隨而來的還有更嚴格的監(jiān)管和更多消費者的質疑。
2021年推出的《新廣告法》中明確指出,禁止使用“溶脂、吸脂、瘦身、瘦臉、瘦腿”等明示或暗示醫(yī)療作用和效果的詞語,這一點在主播們的話術中也能窺見一二。
各個直播間“統(tǒng)一”的話術是:阻斷吸收、促排。即使有主播不注意提到了“減肥”等字眼,立刻會有助手在一旁解釋這不是減肥產品。
對產品效用的介紹,大多也僅僅從個人角度出發(fā),比如@蛋蛋在介紹產品時,說的是自己“過去30天瘦了快20斤,一邊吃一邊拉”,話里話外都在暗示產品的瘦身功能,但一直沒有將二者直接聯系起來。
從商家與主播的“小心翼翼”中,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話題的敏感性,而且卡思還觀察到,目前已經有部分產品從抖音商店悄悄下架,低調退出大眾視野。
另外,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態(tài)度也不是全然支持,翻看熱銷瘦身產品的評論區(qū),負面評價并不罕見。
理智上用戶能理解,同一件商品對不同人,會有不同的作用效果。但當產品沒有起到用戶期待的效用,或者說沒有表現出和推薦人一樣的使用效果時,很多用戶仍會產生不滿的情緒,這種情緒反映到達人、品牌的身上,就是直接的差評和掉粉,甚至會毀掉自己經營許久的口碑。
大眾的身材焦慮讓商家們看到新的商機,但這到底是消費者的“解憂良藥”還是又一次的“智商稅”?這個賽道是否又值得更多創(chuàng)作者去加入?我們都不得而知。這場“直播間瘦身風”還能刮多久,還是交給時間來驗證吧。
關鍵詞: 小心翼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