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“愛范兒”(ID:ifanr),作者:梁曉憧、冷思真,36氪經授權發(fā)布。
點贊這個大拇指標志對 Facebook 來說代表著什么?
2009 年 Facebook 推出點贊的大拇指按鈕后,用戶留存有了顯著提高;通過點贊機制和社交圖譜、Newsfeed 三種功能,Facebook 也將數據賣給了廣告商,打破了原來的盈利模式。所以即使后來 Facebook 開始用表情符號讓點贊用哭、笑、驚、怒表達更廣泛的情感,大拇指的標志依舊代表了 Facebook。
這無疑是對 Facebook 極為重要的功能,但現在,最重要的變成元宇宙(Metaverse)了。
今天,Facebook 宣布將公司名稱改為 Meta。這個在硅谷總部代表了 Facebook 多年的大拇指標志被撤下,換成了一個代表未來發(fā)展方向的無窮標志。
扎克伯格表示,Facebook 這個名字已經無法代表公司正在做的事情了。從點贊的大拇指圖標連接更多人,到元宇宙觸達十億人,這個在 PC 時代從校園發(fā)家的科技公司,如今擁有了更大的目標。
今天,我們被視作一家社交媒體公司,但我們公司的 DNA 是去搭建能夠連接人的技術,而元宇宙則是下一個前沿領域,正如我們最開始做的社交網絡一樣。
我們的希望是在下一個十年,元宇宙能觸達十億人,承載數千億美元的電商,并為數百萬創(chuàng)作者和開發(fā)者提供就業(yè)機會。
Facebook 眼中的元宇宙到底長怎樣?
在今天的 Facebook Connect 2021 大會,扎克伯格提及了幾項基本概念:
參與感(Presence)、虛擬形象(Avatars)、個人空間(Home space)、瞬間移動(Teleporting)、互通性(Interoperability)、隱私安全(Privacy and safety)、虛擬商品(Virtual goods)、自然交互(Natural interfaces)。
概念解釋起來枯燥,扎克伯格從社交、娛樂、游戲、健身、工作等多個方面帶來了對元宇宙的美好想象,并從中穿插了一些 Facebook 軟硬件技術的最新進展。
你可以隨心所欲構建自己的「家」,它可以是治愈的森林小屋、極具科幻感的太空艙等,還可以隨時邀請朋友來作客玩耍,而每個人在元宇宙里都以自己喜歡的虛擬形象出現。這樣的社交場景,將可以通過Facebook 旗下 VR 平臺的新功能 Horizon Home 實現。
為了增強現實與虛擬的社交連接,Facebook 將 Messenger 電話功能了引入 VR 平臺。你可以在虛擬世界給現實好友撥打 Messenger 電話,隨時保持聯系,邀請對方加入一起玩。
元宇宙的娛樂,不一定要親臨線下。即使人在異國,也可以隨時「瞬間移動」抵達現場,跟朋友一起享受律動,還可以以虛擬形象參與派對,進行 NFT 商品購買。
通過增強現實跟世界各地的好友一起玩游戲吧,不管是下國際象棋、打乒乓球還是沖浪,都可以有新的體驗,這些未來都有可能通過 Facebook 的 VR 平臺實現。
說到這里,扎克伯格宣布了一個好消息:《俠盜獵車手:圣安地列斯》將以 VR 形式在 Oculus Quest 2 上推出。
對健身愛好者來說,元宇宙可以讓你收獲游戲化的真實體驗,將拳擊變成打怪獸,在家參加 AR 騎行課程,或跟奧運擊劍冠軍來一場刺激的 battle。
當然,設想里的人物都戴著輕便的 AR 眼鏡,扎克伯格也知道戴著 VR 頭顯進行健身較笨重,稱 Facebook 正在研發(fā)一些配件,能讓 Quest 2 用起來更舒服一些。
接下來進入扎克伯格最喜歡的場景了:工作。
不管你在哪里,元宇宙都可以讓你有沉浸式辦公的體驗,跟同事之間的虛擬討論開會就像面對面一樣。回到現實,扎克伯格宣布 Quest Store 將支持更多 2D 應用程序,包括 Dropbox、Slack 等工作協作軟件,以及 Facebook、Instagram 等社交軟件。另外,他們還將測試使用工作帳戶登錄 Quest 2。
跟元宇宙開會相比,教育場景聽起來更有魅力一些。
戴上 AR 眼鏡,整片宇宙銀河就出現在你眼前,放大縮小隨時拉近;還可以跨越時空,回到 2000 年前的古羅馬了解古建筑是怎么建成的……Facebook 宣布稱將為此設立 1.5 億美元專項基金,培養(yǎng)更多創(chuàng)作者共建這樣的沉浸式教育生態(tài)。另外將提供專業(yè)的 Spark AR 課程和正式認證計劃。
賺錢的環(huán)節(jié)終于來了,元宇宙里怎么做生意?
設想你是一位創(chuàng)立了自己香薰品牌的 Instagram 美妝博主,你可以打造自己的虛擬空間,邀請粉絲來參加新品發(fā)布派對。還可以同時出售實體和虛擬物品,每一款香薰背后的意境,都可以通過環(huán)境充分展現出來。扎克伯格稱,未來希望能幫助更多創(chuàng)作者在元宇宙創(chuàng)業(yè)并找到自己的受眾。
元宇宙需要消費者、開發(fā)者、創(chuàng)作者、企業(yè)家等一起共創(chuàng)。除了美好想象,扎克伯格也提及 Facebook 能提供的工具支持,比如宣布推出 Presence Platform,幫助開發(fā)人員在 Quest 平臺上構建混合現實。另外,還宣布推出一款 iOS App「Polar」,即使你沒有任何技術背景,都可以用來輕松創(chuàng)建自己喜歡的 AR 濾鏡效果。
至于硬件方面,Facebook 宣布了一款全新的高端頭顯 Project Cambria,據稱有更纖薄的光學器件和更智能的傳感器,可以傳輸高分辨率全彩色視頻,讓佩戴者的面部效果更真實自然。
此外,扎克伯格還透露了 Facebook 首款 AR 智能眼鏡 Project Nazare,不過目前還在研發(fā)中,離上市發(fā)售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。
Facebook 改名 Meta 是有跡可尋的。
今年 7 月就有消息稱,Facebook 內部成立了一支團隊開發(fā)「元宇宙」產品,扎克伯格更在采訪中表示,Facebook 將在 5 年內轉型元宇宙公司。
9 月,Facebook 宣布由 VR/AR 硬件部門負責人 Andrew Bosworth 擔任新的 CTO 一職,并斥資 5000 萬美元成立基金,用于元宇宙相關項目。All in 元宇宙的想法早已經暴露無遺。
但管他是哪個宇宙,網友們對 Facebook 改名的反應,更多還是二次創(chuàng)作玩梗。其中一個很有趣的調侃,是網友為Meta 賦予了新的含義:
M=Manipulating(操縱)E= Everyone(所有人)T= Through(通過)A= Advertising(廣告)
新名字的意思是「用廣告操縱所有人」,搖身一變又回到了 Facebook 的本質。
過去幾個月,Facebook 用算法操縱用戶、以憤怒創(chuàng)造流量、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做法一直是話題中心。TechCrunch 記者稱,在這個「巧妙」的時間段進行改名,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Facebook 希望借此遠離丑聞、洗白自己。
改個名字從頭開始,可能嗎?2015 年,Google 將公司名字更改為 Alphabet,但眨眼 6 年過去了,大家記住的仍然是 Google。
今天的 Facebook Connect 2021 大會里,扎克伯格特意安排了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談及「如何負責任地建設元宇宙」。
扎克伯格表示,互通性、開放標準、隱私和安全要在元宇宙的第一天就建造起來。另外他還提出了 4 條創(chuàng)新原則,指出對數據如何被收集和使用要保持透明,以及討論了青少年使用元宇宙時,該如何讓家長加入約束等。
4 條原則:不給人們驚喜、提供控制權、考慮到所有人、以人為本
跟現實中 Facebook 面臨的各項指控放在一起看,這部分內容顯得尤其諷刺。
在大會的結尾,宣布完公司改名 Meta 的扎克伯格再次強調,接下來將是一個超越想象的新篇章。
他或許希望人們能忘掉那個深淵中的 Facebook 形象,從此記住那個 all in 元宇宙的、前衛(wèi)先鋒的 Meta。但就目前來看,不管是對元宇宙的想象,還是洗刷公司形象,兩者都只是美得像個夢。
就 Facebook 改名的話題接受 Quartz 采訪時,美國技術專家 Scott Turman 表示,「如果公眾對某個品牌有負面和本能的反應,那么可能是時候換個名字了。這是重塑品牌的一種方式。」
他的話還有后半句:但給豬涂新口紅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它是豬的事實。
當互聯網在新的十字路口前躊躇不前,人們翻開一本 29 年前的科幻小說,指著一個叫做「元宇宙」(Metaverse)的詞匯說:「這就是下一代互聯網」。
然而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「元宇宙」,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,大多是從一眾科幻作品拼湊出一個模糊的輪廓。
在凱文·凱利等未來學家看來,賽博化是人類的歸宿,「元宇宙」將催生一個新形態(tài)的的虛擬物種,加速「碳基生命」向「硅基生命」的過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