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,關(guān)注科技、商業(yè)、職場、生活等領域,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(shù)、新觀點、新風向。
編者按:睡眠問題,似乎永遠都是一些人的噩夢。本文來自編譯,原文作者是一名心理治療師,他在文章中分享了高質(zhì)量睡眠者所具有的7個良好習慣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 @Alexander Possingham
提到睡眠,諷刺的是,大多數(shù)高質(zhì)量睡眠者在入睡方面并不會覺得費力。
他們不會主動去閱讀大量有關(guān)睡眠衛(wèi)生的文章,也不會不斷嘗試各種新的夜晚習慣來輔助睡眠,甚至不會過多談論他們的睡眠。對于他們而已,睡眠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。
譯者注:睡眠衛(wèi)生(Sleep Hygiene),即養(yǎng)成對睡眠有幫助的好習慣,這就好比養(yǎng)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一樣。
當然,如果你是像下面這種難以入睡的人,那睡眠對你來說可能就是一件非常煩人的事情:
我非常努力地嘗試入睡,但我的睡眠似乎越來越糟。與此同時,我丈夫卻一沾枕頭就睡著了!
事實上,即使大多數(shù)高質(zhì)量睡眠者并不了解自己為什么睡眠質(zhì)量好,他們?nèi)匀辉谀承┓矫孀隽苏_的事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將跟大家分享高質(zhì)量睡眠者的七個習慣。
顯而易見的是,并非所有高質(zhì)量睡眠者都保持著這七個習慣。不過,如果你在入睡方面有困難,你可以嘗試養(yǎng)成這些習慣,至少能幫助你正常地入睡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 @Sammy Williams
疲倦與困倦不能相提并論。
跑完一場馬拉松后,你會很累。但無論這場比賽多么艱難,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人在沖過終點線后就立刻睡著。
在睡眠方面,人們犯的最大錯誤之一,就是認為他們必須每晚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。
這是完全錯誤的。你應該在身體剛好準備好入睡時才上床睡覺,即當你感到困倦時入睡,而不是當你剛到疲倦時才入睡。
如果你上床睡覺的時候只感到疲倦,而沒有感到困倦的話,那么你將難以入睡,然后就會因為無法入睡而感到沮喪和焦慮,最后進一步導致你更加清醒,更加難以入睡。
那么,我該怎么知道自己是真的困了,而不是累了,并且準備好入睡了呢?
對此,一個十分有效的跡象可以表明你實際上已經(jīng)準備好了,并且真的很困:眼皮很重。
如果你感到眼皮越來越重,這時候,身體就在告訴你,你已經(jīng)準備好上床入睡了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 @Kinga Cichewicz
我知道這個習慣聽起來有點膚淺,但我不得不說的是,結(jié)合自己六年多的睡眠心理治療師工作經(jīng)驗,我從來沒有遇到上床后對自身睡眠問題感到憂慮而睡不著覺的人。
不難發(fā)現(xiàn)的是,如果你有睡眠問題,你就會擔心自己睡不著。不僅如此,事實上,其中的因果關(guān)系還是雙向的。
一開始,難以入睡很可能會導致你對睡眠產(chǎn)生憂慮。然而,很有可能出現(xiàn)的是,你對睡眠的憂慮會導致持續(xù)性的難以入睡問題。
如果你難以入睡(并保持入睡狀態(tài)),那么,你應該為自己設定一項黃金規(guī)則:上床過后就再也不要感到憂慮。
換句話說,如果你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上床后很清醒,同時又感到憂慮的(無論是最開始入睡之前,還是在半夜醒來之后),那就干脆起床去做其它事情,直到你不再感到憂慮并再次感覺困倦。然后回到床上入睡。
上床后憂慮的時間越長,就越能刺激并訓練大腦將床與憂慮聯(lián)系起來。如此反復一定次數(shù)之后,在無意識的狀態(tài)下,床就會成為導致你憂慮的觸發(fā)因素。
要想打破這個循環(huán),你只需要做到上床后不再感到憂慮就行。當然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盡管如此,這一個習慣還是非常關(guān)鍵的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 @David Mao
說到上床睡覺和起床,大多數(shù)人似乎都搞反了:他們認為應該在每天晚上應該準時上床睡覺,但另一方面,在起床的時候,就應該聽身體的,讓自己感覺睡夠了再起床。
但事實上,這應該反過來才對:
對此,其中的道理實際上也非常簡單:
因此,你可以嘗試早點上床。這樣做的目的,是讓你有更多的時間準備入睡,并獲得充足的睡眠,這樣你早上醒來過后就能感到精力充沛。但正如前文討論的那樣,身體是否準備好入睡,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。
不過,你卻可以控制自己起床的時間,即使有時候這真的很困難。
如果想改善不良睡眠習慣,并開始訓練身體持續(xù)良好地睡眠,首先要設定一個始終如一的起床時間(即便周末也一樣),并堅持下去,其它的改變自然都會隨之而來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 @Jelleke Vanooteghem
每個人都有睡不好覺的時候。
對于睡眠不好(以及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),雖然有憂慮是可以理解的,但這完全適得其反。
例如:
不論你的睡眠有多糟糕,擔心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。
與此相反,讓自己養(yǎng)成驗證睡眠不好的習慣(即提醒自己,睡不好覺的確很糟糕),但不要沉陷其中無法自拔,或者不要在隨之可能發(fā)生的事情上小題大做。
總之,提醒自己,每個人都有睡不好覺的時候。即使這種感覺很糟糕,你的身體還是知道如何睡覺,只要你不加以干涉(對此過多憂慮),今晚就會睡得更好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 @Gabin Vallet
我們之所以需要睡眠,是因為身體形成了睡眠驅(qū)動力。
與饑餓等其它的生物性驅(qū)動力類似,不睡覺的時間越長,身體就越想睡覺(即睡眠驅(qū)動力越高)。 身體越想睡覺,快速入睡的可能性就越大,或者整夜保持睡眠狀態(tài)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因此,如果你想睡個好覺,保持良好的睡眠驅(qū)動力至關(guān)重要。
要做到這一點,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保持充足的清醒時間,讓身體形成足夠的睡眠驅(qū)動力。但與此同時,你也可以在白天讓身體更加活躍,以此加速身體睡眠驅(qū)動力的累積與形成。
對此,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即使你“正?!钡乃邥r間是七個半小時,如果你整天都在做艱苦的體力勞動,那么你的身體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。
另一方面,如果你一整天都在躺著看娛樂視頻,你的身體可能就不需要七個半小時這么久的睡眠。
因此,如果你想更快地入睡并睡得更深,可以嘗試保持定期的鍛煉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 @Pascal MeierHire
大腦就像一架大型噴氣式飛機:它非常強大、運作迅速,并且努力運轉(zhuǎn)。在工作中,一整天使用大腦解決各種問題并完成工作,就像一架噴氣式飛機保持在三萬英尺的高空飛行。
不對,飛機在著陸方面卻非常講究。
如果你曾坐過飛機,那么你應該留意到,在快到目的地的時候,噴氣式飛機不會繼續(xù)保持又快又高的飛行,然后通過減速裝置“剎車”并俯沖到登機口。顯而易見的是,這樣無法實現(xiàn)平穩(wěn)安全著陸。
事實上,飛機降落是一個平穩(wěn)緩和的過程。在抵達前30分鐘左右,飛機就開始朝著目的地機場逐漸下降高度。在飛機平穩(wěn)著陸后,它還會在一條長跑道上高速行進,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(xiàn)降速。最后,在飛機速度降下來之后,它還會慢慢地滑行到登機口。
我之所以用這個類比,是因為許多有睡眠問題的人(特別是難以入睡的人)都沒有給自己大腦提供放松和減速的時間。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全速前進,然后只需撥動一個開關(guān)就能快速入睡。
但遺憾的是,大腦并不是這樣工作的。
就像大型噴氣式飛機一樣,大腦是一套保持高空飛行的精密系統(tǒng),它也需要時間來降速,然后才能準備好收工。要做到這點,最好的方法之一,就是在晚間建立(并保護好)你的“睡眠跑道”。
你的睡眠跑道,實際上就是睡前的一兩個小時。理想情況下,這段時間不應從事高強度的分析工作,有壓力的活動,或者去解決問題。比如,回復工作郵件,或者跟配偶展開一場嚴肅的生活談話。
如果你想輕松、平穩(wěn)地過渡到睡眠狀態(tài),那就保護好你的睡眠跑道。你可以看電視、讀書、看雜志、拼圖,或者編織毛衣等??傊?,無論在睡前做什么事,你都需要確保的是要讓大腦降速,而不是加速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 @Julian Hochgesang
最后這一個習慣,實際上也是最重要的。讀完這篇文章,如果你只希望認可一種習慣并嘗試做出改變,那應該就是這個:你不能在睡覺這件事上做任何努力。
越艱難、越努力地入睡,大腦就越興奮。無論是努力贏得辯論還是努力求解代數(shù)方程,這一事實幾乎適用于任何事情。努力導致興奮。大腦越興奮,就越不可能放松和入睡。
因此,即使你的目標是睡覺,如果在入睡過程中做任何努力的話,那你幾乎就很難睡著。
具體而言,在睡覺上這件事上做的努力包括多種形式。比如:
我還可以繼續(xù)舉例子,但我認為這些例子已經(jīng)足夠了。
矛盾的是,花越多的時間專注于努力讓自己睡覺這件事,你就越難以入睡(并保持入睡狀態(tài))。
身體的睡眠能力就像呼吸能力一樣:沒有你,身體也能做得很好。90%的情況下,睡眠問題都是因為試圖讓身體做一些它已經(jīng)知道如何做的事情而導致的意外后果。對此,結(jié)果卻是弊大于利。
因此,與其試圖努力讓自己入睡,不如讓自己養(yǎng)成本文中分享的7個習慣,并相信自己的身體會自然而然地做好其他的事情:
1. 只有困了才上床睡覺,而不是累了才睡。
2. 上床后不要感到憂慮。
3. 每天早上在同一時間起床(不管你睡得好不好)。
4. 不要在睡眠問題上小題大做。
5. 多運動。
6. 保護睡眠跑道。
7. 不要試圖努力讓自己入睡
譯者:俊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