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富(Penfolds)中文品牌之爭還未結束,澳大利亞酒商富邑集團又要面對新問題。
17日,有外媒報道稱,富邑在中國的存庫情況堪憂,尤其在低端產品上面臨供應過剩。當天富邑集團發(fā)布聲明否認這一說法,稱目前對中國運營模式的可持續(xù)性感到滿意。上述外媒報道稱,部分中國經銷商抱怨的庫存過多,或與2015年之后富邑在中國采取的配售政策有關,富邑希望借助熱銷的奔富帶動其他品牌的銷售,但這也引發(fā)了爭議。
富邑否認中國市場供應過剩
17日澳洲媒體報道稱,有部分中國的經銷商抱怨其正在受困于低端富邑產品的庫存問題。目前富邑的中低端產品,主要集中在洛神系列和紛賦以及一些較便宜的貝靈哲產品,存在供應過剩。為了清除庫存,經銷商只好低價打折銷售,洛神系列產品在中國內地的價格甚至低于澳大利亞。
之所以經銷商庫存過高,文章稱原因是富邑采取配售的方式。奔富因為賣得好,經銷商必須同時拿其他產品,才能獲得奔富的配額稱經銷商如果要獲得BIN407或BIN389等熱銷的奔富產品,通常還要同時購買同樣金額其他富邑的產品,但奔富系列熱銷,其他品牌系列則面臨銷售困難。而報道表示經銷商的高庫存或影響到富邑在中國下一步的業(yè)務增長。當天富邑的股價下跌了6.2%,收于16.9元。
富邑集團當日發(fā)布公告對這一說法進行了否認。富邑集團向第一財經發(fā)來的公告顯示,富邑對中國運營模式的可持續(xù)性感到滿意。秩序和持續(xù)性是富邑集團在亞洲和全球增長的基礎,公司正在積極監(jiān)測零售和分銷商的出貨量和庫存水平。
|
北方地區(qū)一家富邑的經銷商向記者表示,目前富邑低端產品銷售尚可,當然與本身公司所在區(qū)域的葡萄酒消費較為成熟有關,不過他也承認,相比于奔富,其他產品的銷售速度會慢一些,同時該經銷商否認公司和富邑之間存在配售情況。
但18日有經銷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,配售的情況確實存在,大多不同的熱銷產品有配不同的配售方案,涉及到商業(yè)秘密,對方并未透露情況。
一家國內連鎖酒行總經理也證實,據他了解,由于捆綁銷售的產品并不好賣,確實存在部分經銷商手中攢了大量低端富邑產品的情況。
18日,富邑向第一財經回應表示,目前公司旗下有80個葡萄酒品牌,這其中就包括Penfolds奔富, 中國市場對奔富相當認可,市場需求量大,特別是Bin389、Bin407這樣的酒款長期供不應求。近年來,富邑集團多個品牌在中國市場也逐步獲得了消費者的熟知,如紛賦酒莊、璞立酒莊、貝靈哲酒莊等。當然,集團這么多的品牌不可能都處在同一個生命發(fā)展周期,擁有同樣的銷售表現也不現實。在發(fā)展不同品牌的過程中,富邑會加強對客戶和合作伙伴庫存的監(jiān)控和管理,以及與他們一起加強產品分銷網絡的開發(fā)。
而對于外界的一些質疑,富邑方面表示,雖然富邑集團與不同的渠道合作伙伴保持專業(yè)、良好的關系,但在持續(xù)成長中,不斷優(yōu)化渠道合作伙伴團隊是必要的步驟,在這個過程里,很自然地會集中優(yōu)勢資源幫助最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,這也難免會引起一些不同的聲音。
受爭議的配售模式
其實問題的關鍵還在于配售模式之上。
隨著關稅的不斷降低,澳大利亞進口到中國的葡萄酒數量也大幅增長。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公布的數據,2017年澳大利亞對全世界出口總額增長至25.6億澳元,增長15%,而中國大陸已經成為澳洲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場,出口額增長了63%至8.5億澳元。
而富邑顯然是其中的受益者。2014年之前富邑集團業(yè)績還面臨困境,在換帥之后,富邑在中國完善了經銷商和策略布局,而中國大陸正在成為富邑增長的新發(fā)動機。
2016年富邑在亞洲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澳洲本土成為第二大盈利區(qū)域,2017年在中國和日本市場的帶動下,亞洲地區(qū)息稅前收益為1.5億澳元,同比增長47%,而2018年上半年,在中國市場的拉動下,亞洲息稅前收益為1.2億澳元,同比大增48%。
|
雖然富邑方面并未公布過奔富產品和其他產品在中國的銷售情況,但配售政策在富邑的增長中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,據業(yè)內人士透露,2017年,洛神系列進入中國有1000萬瓶,雖然無法推測賣掉了多少,還有多少在倉庫中,但就單純1000萬瓶的大單品系列而言在國內就非常少見。
“富邑做這些的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張市場,利用熱銷品導入其他品牌拉動銷售,最終實現提升市場份額,占領市場的作用。”葡萄酒商業(yè)觀察總編輯楊征建表示,不過配售做法在葡萄酒行業(yè)內不算多見,因為被配售的品牌品牌力有高有低,要帶動銷售就對熱銷品牌的品牌力有很高的要求。
而對于配售,富邑也向第一財經回應稱,采取配售的政策,是希望通過更完善的產品組合,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對葡萄酒的需求。與此同時,中國葡萄酒市場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消費趨勢:隨著市場對葡萄酒認識程度的加深,具有品牌的優(yōu)質酒莊酒,以及性價比高的良好餐酒都將具有很好的市場機會,這樣的趨勢也讓富邑相信,逐漸開發(fā)更多具有特色的產品作為補充也十分必要。因此希望產品組合形成“一列火車”,以奔富帶動,讓中國消費者和不同品牌逐漸熟悉,而不同品牌的產品在市場導入和發(fā)展的階段,會根據不同的銷售渠道采取不同的策略,這符合大多數酒類品牌或消費品品牌的做法。
不過記者了解到,市場對于富邑的配售政策從一開始就存在爭議。
“可能所站的角度不同想法也不同,配售本身也有其合理性。”一家珠三角地區(qū)富邑經銷商告訴記者,做生意需要完整的產品矩陣,因此需要搭配高中低不同級別的產品進行銷售,Bin389和Bin407屬于高端產品,該公司所面對的客戶有各個層級,也不可能只賣個別產品,配售并沒有給其公司的生意帶來不良的影響。
有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洛神系列產品在市場的零售價格40多元,給到經銷商的價格30多元,利潤確實不算高,但是整體而言產品口感比較穩(wěn)定,品牌識別度也不錯,市場競爭力還是比較強的。
但對部分經銷商而言,接受配售是一個無奈的選擇。有經銷商對記者表示,配售來的產品銷售上存在困難,因此只得將這些產品贈送,打折,做品鑒等方式消化掉。
新銳葡萄酒電商醉鵝娘副總裁夏冠仁也表示,如果經銷商出貨能力沒那么強,就存在奔富很快賣掉,配售來的不太好賣的酒就變成庫存的風險。
深圳市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告訴記者,他個人并不贊同富邑這一做法,一方面被捆綁的產品銷售肯定存在難度,富邑本應該站在產品開發(fā)的角度,重新對產品進行調整,而不是強加給經銷商。另一方面,配售的方式對于運營品牌來說未必有好效果,一旦經銷商急于出手,低價銷售可能會導致品牌力和產品政策被破壞,甚至價格體系也會受到沖擊,品牌形象也會受到影響。
在王德惠看來,奔富一枝獨秀有其歷史原因,一方面奔富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長,而且也有進入市場時國內葡萄酒消費的大環(huán)境的因素,此外本身奔富產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。而富邑運營的其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間尚短,而且市場策略上相對常規(guī),缺少真正吸引人的獨特賣點,而這也是富邑面臨的主要問題。但在當前奔富本身的問題尚未解決,還面臨品牌和假貨的困擾的情況下,采取配售的方式就顯得操之過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