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龔文祥,其實很多人并不了解。但他對自己的描述很浮夸,在微博上,他給自己的標簽是“中國社群之父”和“中國微商教父”。作為中國互聯(lián)網早一批的入場選手,龔文祥在2009年微博剛出現(xiàn)時,就注冊了賬號,開始做起個人IP。龔文祥的微博擁有超過433萬的粉絲。
而在2011年微信出現(xiàn)后,龔文祥果斷把握住了這次機會,利用自己的粉絲效應,在朋友圈推薦各種電商,這也是最初微商的雛形。而后在2014年,龔文祥宣布成立觸電會。
“月零花錢600萬、每年發(fā)微信紅包300萬、2天入手兩套千萬級豪宅”,2017年12月2日,龔文祥在微博發(fā)出該條信息后,數(shù)據都無從考證,立即引發(fā)網友熱議。一時間,“吹牛、炫富、造假”成為質疑的焦點。
在外界賦予龔文祥的頭銜中,“第一人、一哥”等關鍵詞時常出現(xiàn)——中國電商第一自媒體人、全中國最賺錢的自媒體人、全中國微信發(fā)紅包最多第一人。常常開設“如何在微電商社群做到千萬生意”類似成功學的直播、講座,直播評論中,除了質疑和嘲諷的聲音,不乏被財富故事打動的網友。
龔文祥曾發(fā)文稱:一個年輕人,如果一年不追劇、不打王者榮耀,每天16小時到處加粉絲、發(fā)朋友圈,每個5000人的(微信)號都“一對一”聊天,維護好幾萬粉絲,做到努力勤奮,一年賺幾百萬元是沒問題的。
“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是個營銷高手,炫富引起關注,但虛的知名度意義不大,如何將知名度變成錢?能加粉絲以后就會變成錢。叫好不行,必須叫座,這才是真正的落地營銷。”
在微博中,龔文祥曾自曝過自己的收入來源,其中包括,每年1000個交了2萬元的觸電會會員社群收入;10個每年36萬元的年度客戶及10個觸電報年度客戶;每次10萬元的出場費,每次私人號廣告8000元等。
質疑
真破產還是真賣慘?
背后又是一次新韭菜的收割?
龔文祥是否真的破產?
天眼查顯示,龔文祥名下成立于2012年的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成立于2016年的深圳觸電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目前經營狀態(tài)仍為開業(yè),只有深圳市南山區(qū)品牌先生策劃工作室處于注銷狀態(tài)。而且,這家公司被注銷的原因,是因為2014年、2015年未納稅長期停業(yè),被有關部門在2017年就吊銷了營業(yè)執(zhí)照,和本次事件無關。
天眼查還顯示,一個號稱年入幾千萬元以上級別的“教父級”人物,其主體公司的注冊資本十萬元,實在有些匪夷所思。
不少網友開始質疑:真破產了嗎?還是真賣慘?
一位網友曾這樣評價龔文祥的割韭菜套路,在他的魚塘經濟學里,還有一個重要的粉絲篩選分層理論。就是粉絲一定要層層轉化,比如最初建立成交關系可能是從買他一本99元的書開始,再從這部分粉絲里篩選出愿意花幾百塊聽他的線上線下課程的,接著從中篩選愿意花1000元參加他的818論壇的,再篩選愿意交兩萬元加入觸電會的鐵桿粉絲。
最后,在1000個觸電會中,還可以篩選出每年愿意交幾十萬成為他的聯(lián)合發(fā)起人或年度贊助商的超級粉絲。
這個粉絲分層理論,也可以稱為“先撈小魚,再撈大魚”。看似簡單,但極其考驗塘主的耐心和眼光。他也從來不掩飾自己慢慢養(yǎng)魚的陽謀。
如今,龔文祥雖然自曝破產,但根據這些年來其社群會費、論壇門票贊助費、培訓顧問費等一大堆賺錢路數(shù),不難推斷出,龔文祥的身家早已過億。甚至在去年11月接受媒體采訪時,龔文祥自稱擁有500平方米高級會所,用來接待社群會員。
而此次被罰,龔文祥也并未透露具體金額,只是一味地哭訴和賣慘,順便表示自己正在醞釀一個新的“私域40人論壇”,號召更多人加入他的新私域社群,每人收取會費1萬元,且“即將漲至2萬元”。顯然,這背后又是一次新韭菜的收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