猛犸新聞·東方今報記者 朱久陽 萌友 馬振/視頻 記者 夏雨/剪輯
中午十二點,太陽炙烤著大地,正是一天最熱的時候。而此時,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卻暈倒在悶熱異常的玉米地里,幸好路過的村民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并撥打了120電話,這才使得老人脫離了危險。
暈倒的老人叫高素琴,今年57歲,家住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邸閣鄉(xiāng)張杠莊村,她和老伴都是地道的農(nóng)民,晚年本該靜享安逸生活的她,卻因為小孫子的突然患病而徹底無望。
據(jù)孩子媽媽康盼盼介紹,2018年12月份,景碩快一歲時,她感覺到孩子呼吸好像不是太順暢,仔細觀察后發(fā)現(xiàn)孩子鼻腔內(nèi)有異物。原以為是什么臟東西想要幫孩子取出來時,張景碩卻哭著極力掙扎,無奈康盼盼和婆婆高素琴便帶孩子來到通許縣醫(yī)院,一番檢查之后,醫(yī)生說孩子鼻腔內(nèi)的堵塞物為囊腫,必須盡快做切除手術,否則會影響孩子呼吸。
出于安全考慮,當晚康盼盼一家將孩子轉(zhuǎn)到開封市兒童醫(yī)院。而由于囊腫過大,孩子只能張著嘴巴大口大口的呼吸,作為孩子奶奶,高素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好在景碩的手術很成功,一家人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??墒窍乱幻脶t(yī)生卻說:“雖然手術成功了,但有可能是腫瘤,需要取切片做活體檢測。”這下一家人的心瞬間被揪了起來。12月15日,景碩轉(zhuǎn)入了河南省腫瘤醫(yī)院。
而在外打工的爸爸張東輝也連夜趕了回來。經(jīng)過抽血、CT、磁共振等一系列檢查,碩碩被確診為橫紋肌肉瘤。拿到檢測報告,張東輝一家都不敢相信,更不敢去面對??粗樕侠p著紗布熟睡的兒子,張東輝心里暗下決心,現(xiàn)在醫(yī)術這么發(fā)達,不管怎么樣,拼死拼活也要把孩子治好。由此,碩碩便踏上了長達9個療程的化療之路。
景碩安靜地坐媽媽懷里,一雙清澈的大眼睛噙滿了淚水,也裝滿了委屈。明明是一歲半的孩子,看起來還不到一歲,因為長時間使用藥物,景碩開始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嘔吐、發(fā)熱,甚至好幾天吃不下飯,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導致景碩這半年來體重沒有絲毫的變化,完全是0生長。
2019年7月3日,長達9個月的化療終于熬到頭了,醫(yī)生卻說孩子的病恢復的不好,需要再加9個療程,而后續(xù)的費用則需要80萬。這對張家來說就是晴天霹靂,從孩子生病到現(xiàn)在陸陸續(xù)續(xù)已經(jīng)花了二三十萬,且大部分是借來的。為了給孩子看病,碩碩的爸爸和已經(jīng)60歲的爺爺都在工地干活,一家子加起來每月有近7000的收入,可對于80萬來說,這些還微不足道。
于是,才出現(xiàn)了文章開頭的一幕,碩碩的奶奶高素琴為了給孫子籌錢治病,返回老家,自己一個人種了10畝左右的玉米,不顧“桑拿天”的炙烤,拖著疲弱不堪的身子骨打理家里的幾畝田地,期盼著這一季的收成能夠給孩子治療出一份力,可身體也不是鐵打的,連續(xù)六七日的高強度的勞作,加上飲食作息不規(guī)律,高素琴暈倒在了地頭。
“我什么時候能出院,我小孫子還在醫(yī)院等著救命錢。”剛清醒過來的高素琴拉著護士問道。住院費對她來說太貴了,自己多住一刻小孫子就少住一刻。她拖著疲憊的身子一刻也不停辦理了出院。她要回家看玉米,等玉米成熟。“孫子的病不能耽誤,我累點沒關系,我自己招呼著在家休息一下就行。”高素琴哽咽的說。
而老人沒有想到,即使她加班加點一刻不停,玉米一年也只能成熟一次,這個過程也非常漫長,小景碩的病不能等,時間也不會等人,況且?guī)桩€薄田的收入對于高額的治療費來講無疑是杯水車薪,而等玉米賣完,高素琴又要為可愛的孫子想什么辦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