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歲的劉昊然,單眼皮,一笑露出小虎牙,符合大眾對“初戀男孩”的想象。但他一開口說話,又總會流露出與年紀格格不入的深沉。有人評價,這叫“少年顏,大叔心”。
因為《唐人街探案》《瑯琊榜之風起長林》《妖貓傳》等作品,生于1997年的劉昊然,已然成了“資深藝人”,與此同時,少年感又是公眾習慣賦予這個男生的標簽。
劉昊然怎么理解少年?
他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動漫。那些或熱血或中二的動漫少年,在他眼里都會有多少帶點悲劇色彩的結(jié)局。“對于少年而言,可能喜劇并不是主色調(diào)。”對于自己演繹過的諸多影視角色,如秦風、白龍、蕭平旌,劉昊然也都從中看見了相似的悲劇底色,包括正在播出的《九州縹緲錄》。
劉昊然感嘆,阿蘇勒的人生信條是“我要保護你”——這句話也只有少年會說得出口,因為成年人很清楚地知道,在那樣一個亂世里,要保護自己喜歡的人有多難。“阿蘇勒注定是一個悲劇人物。”但是劉昊然相信,這種悲劇是珍貴的。
劉昊然平時看電影、電視劇,就對悲劇故事有偏愛,認為悲劇更容易觸動他的靈魂。“我自己也不是一個完全樂觀的人,很多時候帶著悲觀的情緒,做事前會先想到最壞的結(jié)果”。
劉昊然很早就是《九州縹緲錄》的“書粉”,他心里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阿蘇勒。當他知道可以去演自己很喜歡的角色時,開心大于擔心,“像是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”。
如今和劉昊然合作飆戲的,多是業(yè)界戲骨。“任何一場戲都不是一個人能做好的,需要所有人一起完成。”劉昊然說,每當他和前輩演戲時,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在表演時所“遞給你的東西”,很完美,很成熟。
“你會被這種情緒帶動,因而容易呈現(xiàn)出更好的表演。一場戲靠自己演也許只有6分,和前輩演,對方有10分,那你可以提高到8分——中間差距的這兩分,你會靠越來越多的表演把它拾起來。 ”
《九州縹緲錄》在新疆、襄陽唐城、北京等多地拍攝,不少“大場面”是實景拍攝,劉昊然拍打戲時受過傷;曾經(jīng)為了拍攝《妖貓傳》中的“白鶴少年”,劉昊然專門減重20斤。
但他笑言不算對自己非常狠的人,因為工作和不工作是完全兩種狀態(tài)。“我工作狀態(tài)就一直繃著,但是休息的時候就不太喜歡控制自己,我就要去吃想吃的東西,去做想做的事!”
劉昊然理想中的一天,就是“很懶散的生活”:睡到早上八九點鐘,宅在家里看電影、打游戲,吃完午飯補一覺。下午找朋友玩、逛街。一放松,體重多少會漲起來。但是要拍戲了,他立馬切換頻道,清楚知道現(xiàn)在的狀態(tài)不會呈現(xiàn)出好的效果,必須很痛苦地開始減肥。
粉絲量是如今藝人評價體系里的重要指標之一,也因此給年輕藝人帶來了“流量”的概念。劉昊然對這件事想得很簡單、明白——粉絲量不是自己決定的,而是由“關(guān)注度”決定的。“擁有這么多粉絲對我意味著責任感,你需要以自己的這種關(guān)注度,讓大家去做一些更好的事情”。
回望“艱難的階段”,劉昊然會先想到10年前,那個11歲小男孩背井離鄉(xiāng)來北京讀書。“那時候我狀態(tài)很不好,年紀小,到外地念書,過集體生活,家人不能一直陪在身邊——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”。
腦袋里裝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想法,劉昊然還是愿意保持與年齡相稱的簡單。他坦言,許多人形容他的“少年感”這個詞,他覺得有些“模糊”,畢竟正當少年,未來尚遠。
“少年身上會存在很多寶貴的性格色彩、狀態(tài)和感覺。有的人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希望越來越成熟,有的人希望還能擁有少年時期的東西。我不知道自己會怎樣選,畢竟還沒到年紀嘛!”
(中國青年報·中國青年網(wǎng)記者 沈杰群 來源:中國青年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