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價午餐”換來免費PR和營銷,給自己公司蓋個“靠譜”的戳,給自己頭銜再鍍一層金,恐怕才是孫宇晨看中的潛在收益。
昨天,孫宇晨又上了頭條。據(jù)報道,昨日凌晨,2019年巴菲特午餐的競拍勝出者揭曉,正是孫宇晨。競得價格4567888美元(合人民幣約3153萬元),創(chuàng)下巴菲特午餐競拍價歷史新高。
孫宇晨是誰?或許可以這么說:為人不識孫宇晨,深耕幣圈也白混。生于1990年的孫宇晨,是國內(nèi)某頂尖學府學士、藤校碩士,各種光鮮頭銜傍身:除了“波場TRON創(chuàng)始人”“加密資產(chǎn)先驅”之外,他還是“湖畔大學首批學員中唯一90后學員”、“90后創(chuàng)業(yè)領袖”和福布斯??偷?。
對于這次天價午餐,孫宇晨在3天前就預告自己“干了件大事”。競拍勝出后,他發(fā)微博稱,自己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的長期信仰者,并將邀請區(qū)塊鏈行業(yè)知名人士一起與巴菲特交流。
什么叫“千金一擲”?花3000多萬元競拍巴菲特午餐作了注解。但對曾一次套現(xiàn)20個億的孫宇晨來說,這筆錢可能真的不算多??紤]到巴菲特午餐早已成大IP,今年又是20周年,“節(jié)點溢價”加上眼球效應,沒準這就是孫宇晨等競拍者眼里投資回報率極高的投資。
所以,在一般人看來,這是“有錢任性”;在孫宇晨那里,這興許就是一箭數(shù)雕。“知識付費”在其次,“一通操作猛如虎”換來免費PR和營銷,給自己公司蓋個“靠譜”的戳,給自己頭銜再鍍一層金,才是更重要的收益。
可揆諸當下,網(wǎng)友對此的反應除了“羨慕嫉妒”,還有更多的不感冒。說到底,公眾對此次天價午宴還有另一個評判維度,即價值觀層面上的審視。正所謂“法律之上有道德”,積攢財富也要有價值觀。而孫宇晨千金一擲背后的資本原始積累,似乎總伴生著“割韭菜”的黑點。
這不是孫宇晨首次顯風頭,而這對于站在風口的他來說,本也無可厚非。但公眾對幣圈坑中小投資者的做法深惡痛絕,在“割韭菜”問題上注定沒那么包容。
畢竟,“幣圈”生財之道就是一場“擊鼓傳花”游戲。早在2017年,國家層面就開始清理境內(nèi)比特幣交易所;今年4月,國家發(fā)改委發(fā)布《產(chǎn)業(yè)結構調(diào)整指導目錄(2019年本,征求意見稿)》,明確“虛擬貨幣挖礦活動(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(chǎn)過程)”列為立即淘汰類產(chǎn)業(yè),指向性也很明顯。
在此情境下,孫宇晨標榜自己是“價值投資”,似乎也反證了“幣圈首富”李笑來對他那句“肯定是忽悠”的評價。
耐人尋味的是,這次午宴因巴菲特和孫宇晨的“同框”而多了很多話題性,因為二人的畫風有些違和:被譽為“股神”的巴菲特,信奉的是價值投資,曾痛批比特幣是“老鼠藥的平方”、是“賭博設備”,并預言“數(shù)字貨幣不會有好下場”,屬于沒有生產(chǎn)力的投機資產(chǎn),比特幣“那點兒有限的用處”與欺詐活動有關。而孫宇晨賴以發(fā)家的,正是加密貨幣。
因而,這也被看成是“兩種價值觀的沖撞”。孫宇晨也許是想通過巴菲特午餐為其炒幣行為“正名”,可在很多業(yè)內(nèi)人士看來,巴菲特的慣有立場恰是對天價拍得巴菲特午餐的孫宇晨的諷刺。
□仲鳴(媒體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