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6日,是蔡徐坤出道一周年的日子。#蔡徐坤出道一周年快樂#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輕松突破8億,再次證明了其驚人的人氣。
這一年,娛樂圈因《偶像練習生》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市場進入“偶像元年”,一波偶像藝人迅速收割年輕人的追捧。其中,坐擁千萬粉絲的蔡徐坤,被定義為2018年的流行文化符號。但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話語權(quán)之下,蔡徐坤卻一次次被“流量”裹挾。潘長江的微博被黑粉攻陷,輿論趁機也將矛頭指向同是網(wǎng)絡(luò)暴力的受害者蔡徐坤,仿佛他是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。即便蔡徐坤回復(fù)稱:“網(wǎng)絡(luò)暴力向來傷人,別讓別有用心的人得逞”,但過分解讀并沒有結(jié)束。在與蔡徐坤無關(guān)的微博熱搜下,也總能看到營銷號、鍵盤俠帶他的名字一博關(guān)注;今年4月5日,蔡徐坤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首場個人海外公演《ONE》,并首唱了最新原創(chuàng)單曲《Hard To Get》。門票一搶而光,現(xiàn)場氣氛熱烈,卻有不懷好意之人散播關(guān)于演出的不實言論。
而紛擾的輿論之下,蔡徐坤卻一直默默專注于音樂作品。一年間,一張團體專輯,七首原創(chuàng)歌曲,17場巡回見面會,6場海外公演,超過150個音樂舞臺的呈現(xiàn)……在所有采訪中,蔡徐坤每一句話都離不開音樂和創(chuàng)作。他只想當一名音樂人,從未偏離路線,且試圖顛覆外界對速食偶像的刻板印象??上?,在流量談資的時代,鮮少有人愿意深入了解。
人物攝影/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
■人物簡介 蔡徐坤,男,1998年8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,中國內(nèi)地男歌手、音樂制作人。2018年4月6日于《偶像練習生》獲得最高票數(shù)出道。同年8月發(fā)行個人首張EP《1》,隨后出版《Wait Wait Wait》《沒有意外》《Bigger》等單曲作品。
蔡徐坤坦言,這一年最大的變化,似乎是更適應(yīng)了娛樂圈的環(huán)境。無論是贊美還是惡語相向,他自己都不太提及 ,唯一會調(diào)侃一下的就是“總被餓著”,“有些人只是看到了你的一面,但還有那么多真正了解你、喜歡你的人??贪逵∠笥肋h都會存在,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去打破它,只要不干擾到自己就好。”
采寫/新京報記者 張赫
人物攝影/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
“C位”不在場
2018年4月6日,《偶像練習生》收官,從一百位選手中“C位”出道的蔡徐坤卻突然“消失”了。
新團體NINE PERCENT經(jīng)歷了為期一個月的赴美訓練之后,各個成員迅速被人氣云團推搡著涌入綜藝、影視作品;不少公司急切地為他們成立新團、安排新歌。在“沉寂三天就不紅了”的市場,太多人迫切證明著“偶像元年”的長尾效應(yīng)。但以4700余萬票“斷層”出道的蔡徐坤,面對外界的虎視眈眈卻顯得過于平靜。他似乎并不在意資源的圍追堵截,除了團體見面會和代言之外,沒有投身于任何其他通告,只是低調(diào)地做著與偶像完全背離的“奇怪”舉動。
蔡徐坤到底去哪了?
直到四個月后,2018年8月2日,蔡徐坤在20歲生日之際用首張個人EP《1》告訴了外界答案。
這張專輯里,他包攬了全部三首新歌的詞曲,并親自操刀制作及MV的拍攝。每一首作品,都有機組成了蔡徐坤獨特的音樂風格。樂評人愛地人曾評價主打歌《It’s You》打破了傳統(tǒng)流行樂框架,有著Alternative R&B的走向,卻又是屬于蔡徐坤自己的音樂走向,“對于一個新人來講,這種在音樂里野蠻和任性的態(tài)度,是一種很可貴的品質(zhì)。”
出道之后,蔡徐坤大部分精力都投身于新歌的創(chuàng)作和專輯的打造。彼時,他需要隨著NINE PERCENT在三個月內(nèi)完成17場大型巡回見面會,因此寫歌的時間必須“擠出來”用。洗澡時、做造型時、飛機上、兩個行程間或吃飯的空隙,只要有手機、旋律,任何地方都是他的創(chuàng)作場所;偶爾待在錄音室里,甚至成為他的喘息時間。去年,新京報記者見到他時正值午飯,化妝室里傳來哼鳴聲,里面的人似乎仍沉浸在音樂創(chuàng)作中,沒有想要停歇片刻,“采訪完的休息時間,我都可以寫一段詞。我還年輕,我覺得這都OK。”他曾表示。
而《1》的發(fā)表同樣“違背”偶像市場的規(guī)律。蔡徐坤本可以每月發(fā)一首,制造更多話題曝光。但他認為,一首首發(fā)表并不足以讓外界更全面地了解他的音樂風格,“當別人都走得很快,我反而要踏踏實實一步步走。”偶爾聽到輿論質(zhì)疑他沒有作品,蔡徐坤也曾猶豫,要不要先發(fā)一部分出來?但內(nèi)心卻總有個聲音說,“你可以再多做幾首不同風格的作品,讓大家看到最全面、最好的你,而不是急于求成地去展現(xiàn)自己。”
在紛繁的流言蜚語中,蔡徐坤始終堅持自己把控節(jié)奏,不被潮流所左右。與蔡徐坤共事過的工作人員非常佩服他的“自控力”,坦言為了讓外界更易接受他的音樂,團隊對《1》的新歌也提過不少建議,“但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很多事情也都能自己作出正確的決定。”
EP《1》
而在蔡徐坤出道一周年之際,他再次消失于公眾視野,低調(diào)前往美國,籌備自己的首次海外公演。此次公演,蔡徐坤已計劃半年之久,但直到準備充分他才肯提上日程。公演是小型Live的形式,一半DJ,一半表演。他還帶來了自己的新歌,準備了全新的音樂技能,并把過去的作品做了更具現(xiàn)場性的改編。
在美國,蔡徐坤沒有給自己安排任何休閑時間,每天往返于錄音棚和住所,“我最近在編曲上下了很多的工夫,也重新調(diào)整了自己的錄音方式,甚至在即興創(chuàng)作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呈現(xiàn)。”“此次和海外音樂人做了很多新的交流,也學習了DJ方面的技能。”
海外公演后,國內(nèi)巡演也進入緊張的籌備。蔡徐坤沒有為國內(nèi)演出做些許保留,而是希望繼續(xù)學習更多,每次都能夠為歌迷呈現(xiàn)出新面貌。而音樂之外的工作,他坦言,于當下仍不在考慮范圍,目前音樂世界已足以讓他投入全部精力。在蔡徐坤的節(jié)奏里,音樂才是他選擇“在場”的最重要方式。
合約糾紛,曾讓音樂之路幾乎停滯
《偶像練習生》的首次登臺,作為個人練習生,蔡徐坤是唯一一個大膽地選擇自己原創(chuàng)歌曲上臺的人。一首《I Wanna Get Love》,蔡徐坤并不吝惜在舞臺上展現(xiàn)性感、自如、灑脫的表演方式,“只有在舞臺上,我才是真正的自己。”錄制前,蔡徐坤耗費半個月精心編排新的舞蹈,在錄音室反復(fù)練唱,連出場造型都精心設(shè)計了多種方案。那場表演,他成為全場第一個拿A等級的選手。然而節(jié)目播出后,外界焦點卻集中于他的裝扮。“重新再表演一次,我還是會這樣選擇。”在他看來,“性感”符合這首歌的表達,也是屬于蔡徐坤的風格,舞臺之外的事,他都不在意。
從小,蔡徐坤就表現(xiàn)出音樂天賦。家中有不少人從事與藝術(shù)相關(guān)的工作。在他一歲左右,會說整句話的時候,就開始唱歌了,見到麥克風就會主動跑過去抓起來哼唱,一聽到音樂就會情不自禁地跟著節(jié)奏搖擺。
小時候的蔡徐坤。
直到13歲參加了湖南衛(wèi)視的選秀節(jié)目《向上吧!少年》,當時的他對舞臺并沒有概念,但音樂能帶領(lǐng)他自如地表達自我,那種感覺欲罷不能。15歲時,蔡徐坤為了學業(yè)獨自前往美國求學,孤獨和敏感的異國歲月,音樂成為他與自己對話的最好方式。沒有課的時候,他就窩在家里聽各種風格的音樂。最常做的事情,就是一個人戴著耳機,站在美國街頭觀察形形色色的路人,思考他們身上會發(fā)生怎樣的故事,為自己的音樂尋找些許靈感。
16歲時,蔡徐坤為追尋音樂舞臺回國參加節(jié)目錄制,以前三名出道的他,被韓國頂級音樂制作人金亨錫稱為“第二個Zico”。然而榮譽加身背后,這個未成年的男孩,卻為舞臺背負了前東家一份“不平等條約”:若藝人不履行合約,公司有權(quán)單方面解除合同,并可要求藝人支付高達八千萬元人民幣的違約金。但節(jié)目后,包括蔡徐坤在內(nèi)的所有團員幾乎是“零收入”,甚至辦粉絲見面會、出專輯等費用成本都由成員各自分攤。
殘酷的現(xiàn)實打壓著他對舞臺的熱愛,也讓他的音樂之路幾乎停滯。
2017年2月,即便前途未卜,蔡徐坤為了掌握主動權(quán)仍決定奮力一搏,向前公司提出解約,并開始了長達一年,無經(jīng)濟來源的“北漂”生活。“為了舞臺,我愿意付出所有一切。”那段時間,蔡徐坤沒有太多通告,他經(jīng)常宅在家或錄音棚里反復(fù)地聽音樂,學音樂制作,嘗試制作片段式的旋律。從小段的Rap,到完整的歌詞,到整首歌的旋律,他都精心打磨,仔細研究編曲、制作的過程。沒有人知道蔡徐坤何時能回歸舞臺,很多人勸他不應(yīng)該在別人都搶著拍戲時,卻去做音樂,但他卻為自己寫下“靜守己心”四個字,“可能是我比較固執(zhí)。”他笑笑,“沉寂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所迷失,會不知道方向。但這也是最關(guān)鍵的時刻。我就是很單純地喜歡音樂,也是這樣的一份熱愛幫助了我。”
2017年5月,蔡徐坤帶著自己的原創(chuàng)歌曲《I Wanna Get Love》登上舞臺,這首歌融合流行和嘻哈元素,旋律中盡顯性感律動和年輕人的無畏。這是問世的第一首代表“蔡徐坤”風格的作品,也為他回歸舞臺邁出了第一步,“這首作品證明我可以不顧外界輿論干擾,專心投入到創(chuàng)作當中。”
在《偶像練習生》的舞臺上。
《偶像練習生》出道后,蔡徐坤重新成為聚光燈的寵兒,但賽后他卻再次在微博寫下“花花世界,靜守己心”,“你不能讓自己太興奮,要告訴自己不能太浮躁,不然沒辦法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東西。”而如今與前東家的法律糾紛,也以蔡徐坤勝訴塵埃落定。于他而言,無論是如今在音樂創(chuàng)作、歌曲發(fā)行時間上,自己都掌握了主動權(quán)。曾消失于大眾視野的時光,也是必須要經(jīng)歷的,“是所有經(jīng)歷讓我變成現(xiàn)在的自己。如果沒有那個時候,就不會有現(xiàn)在的舞臺。我很感激自己的每一段經(jīng)歷。”
強迫癥
2月18日,蔡徐坤推出新歌《沒有意外》,林宥嘉譜曲,蔡徐坤作詞。歌詞以細膩的視角,剖析了以“失去”為主題的童話故事。最初版本更偏向于傳統(tǒng)華語情歌,但他希望融入更多個人情感,僅300余字的歌詞,一字一句反復(fù)斟酌,前后修改了好幾個版本。
不給創(chuàng)作時間設(shè)限,他對完美的追求,達到了一種近乎強迫癥的狀態(tài)。
幾乎所有報道中,都會提及他極度自律的偶像自覺?!杜枷窬毩暽犯偁幨旨ち?,哪怕放松片刻,都有可能面臨淘汰。雖然長居C位,但蔡徐坤仍是選手里的“勞模”,經(jīng)常在大家休息之后,還獨自練舞到凌晨二三點,對著鏡子一點點糾正動作的細節(jié),直至練到滿意。在高壓的環(huán)境下,蔡徐坤也曾因為低血糖在練習室暈倒,但洗把臉后繼續(xù)。編導曾稱,“這不是人過的日子。”《偶像練習生》總制片人姜濱也提及蔡徐坤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粉絲喜愛,是因為他“扎實”,“比如第一期節(jié)目里張藝興也說到,所有舞蹈練習都是持續(xù)練習,對肌肉進行記憶性訓練,手一抬(位置)就到這兒。這都是持續(xù)練習帶來的結(jié)果。”
為了《Wait Wait Wait》在《中國音樂公告牌》打榜的4分鐘舞臺表演,蔡徐坤推掉了近一個月的行程來做準備,前期排練了21次,每天都會帶五六件T恤埋頭練舞,“我希望舞臺是一個作品,會永遠留下來,不僅僅是一次性的唱跳。”不僅如此,前期的舞臺風格,例如王座的設(shè)計和迷幻的燈光,道具擺放在哪里,如何切換鏡頭,蔡徐坤都會把自己的想法與導演探討;到了后期剪輯,行程緊湊的他仍堅持和工作人員一起泡機房,盯成片,力求每個舞臺細節(jié)、表情的捕捉,都達到他心目中最好的效果。
節(jié)目組工作人員稱,很少見到藝人會對自己的表演如此親力親為,“他真的很認真地在做每一件事,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,這種態(tài)度感染了我們。”
克制,必須存在
極度克制,是與蔡徐坤接觸過的記者們最常用的形容詞。面對采訪,任何質(zhì)疑性的話題,蔡徐坤總會以理性的方式認真思考并回應(yīng),示人以最平和的處事態(tài)度。去年8月,他與新京報聊到首張EP時,談及創(chuàng)作滔滔不絕,但卻未顯露出興奮過了頭的模樣。沒有特別激動,也沒有特別平淡,一直保持適中,是蔡徐坤的日常狀態(tài),“有時候是刻意壓抑自己,有時候必須壓抑自己。因為如果沒有謙遜的心,就沒辦法進步。”
但在梁歡掌鏡,蔡徐坤自述的微電影的片頭,卻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:“偶像,被允許自省嗎?停得下來嗎?”在這部偏藝術(shù)性的紀實作品中,梁歡用犀利的筆觸,記錄下流量時代符號的內(nèi)心拷問。“過度曝光,會不會透支期待?”“如果不是偶像,還有沒有人聽我的音樂?”蔡徐坤曾向梁歡袒露:為什么許多人攻擊他只有流量,沒有作品?梁歡開導他,“把精力放在音樂上,認真對待每一首歌,而不要想著去向誰證明自己。”
KUN&IKUN。
從17歲進入這個圈子開始 ,他便承受起網(wǎng)絡(luò)上的惡意言論攻擊,于是在后來的任何場合,他都只愿意聊當下的音樂創(chuàng)作,不愿談及其他。 “第一次聽到外界不好的言論時,尤其是帶攻擊性言論的時候,是很沉重的打擊,尤其當時年齡還小。”他覺得,“但當你熬過來的時候,你會覺得無論外界什么樣的聲音,都沒關(guān)系,總有支持你的人,你也有自己喜歡的事情,這就是變強大的過程。”
如今,蔡徐坤已經(jīng)熟練于不讓自己有任何失控的時刻,同時他也用音樂,證明自己確實沒有被任何事情所干擾。就像鏡頭之外的蔡徐坤,并不善于任何娛樂圈的圓滑表達,安靜得與一名普通20歲男孩無異??措娪?、聽歌、打籃球,不喜歡逛街;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宅在家里創(chuàng)作,解壓的方式是吃東西和睡覺。任何流量和標簽,不過只是市場對這位夢想成為音樂人的青年的“誤解”。對于偶像更替加快,是否擔心有一天自己不紅了,蔡徐坤面對這個問題很平和,“我從來沒有擔心過,這并不是我擔心的問題。”
■同題問答
新京報:過去一年,你最大的變化是什么?
蔡徐坤:在音樂上其實沒有太大變化,很久以前我就喜歡這樣去寫歌、表達,直到幾年后的現(xiàn)在,我的創(chuàng)作習慣仍然是這樣,只是寫的東西會不太一樣了。我更清楚自己擅長什么。最大的變化應(yīng)該是整個人的狀態(tài)吧,越來越專注。因為前期也會有一個摸索的過程,不管是做音樂也好,還是在穿衣打扮上。(現(xiàn)在)慢慢地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
新京報:你心目中“新青年”的標準是什么?
蔡徐坤:我心目中新青年的標準是,不管生活中還是在自己喜歡的事業(yè)上,能夠不斷地去提高自己,給身邊的人帶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,以及熱愛生活的動力。
新京報:目前你身處在文化行業(yè),未來,你對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有什么期許?
蔡徐坤:不敢去談對其他人的期許吧,我覺得對于自己的期許是能夠“靜守己心”地堅持下去,能夠不斷地堅持下去,已經(jīng)是一件很難的事了。無論是音樂創(chuàng)作也好,還是在舞臺表演上,(我們)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,但能夠堅持下去,去克服,不斷給大家?guī)硇碌母惺?,新的突破,這是我想要去做的。
新京報:經(jīng)過近期去海外公演后,你對自己的國家有怎樣的期許或者新的感受?
蔡徐坤:音樂真的是沒有國界的。包括這幾次的跟國內(nèi)外優(yōu)秀的音樂人也好,導演也好,在與他們的接觸、合作中,我都能夠感受到大家對于藝術(shù)的包容和追求。而且我也很愿意去做這樣更多的合作,能夠碰撞出不同的想法,我覺得很有意思。(新京報記者 張赫 人物攝影 郭延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