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好的照片?在人人皆可拍照的當下,我們會為怎樣的照片動容?
好的作品,能夠引發(fā)人們的思考與共鳴,具有直抵心靈的力量。正如“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”肖全所說:“在移動影像普及的時刻,衡量一張好照片的標準,仍然在于它本身是否能夠給人帶來感動。”
最近,vivo VISION+手機影像大賽獲獎名單正式公布。在官方釋出的30組獲獎作品中,有一大批震撼人心的影像佳作,它們或記錄時代瞬間,或聚焦社會現(xiàn)實,或展現(xiàn)不同民族的文化風情,充分詮釋了“小鏡頭也能承載大情懷”,讓人為之動容。
2021 vivo VISION+手機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合集
其中,最讓人深受觸動的是來自王旭的《高原上的義診》。攝影師以一組強烈黑白對比,富有張力的作品,還原出他作為一名公益機構的志愿者,在四川省甘孜州隨醫(yī)生們?yōu)楦咴貐^(qū)牧民們義診時的畫面:患者等待診療的焦慮與期待,藏族小朋友聽取醫(yī)生建議的聚精會神,義診專家?guī)椭颊邫z查的專注與親切……這組作品充分展現(xiàn)了影像的敘事性,讓更多人了解到不為人知的故事,從而引起對于這個特定群體的關注。
“關注”投稿單元冠軍作品:王旭《高原上的義診》組圖
更為巧妙的是,這組使用vivo X60 Pro+拍攝的照片,充分發(fā)揮了手機作為創(chuàng)作工具小巧、親密的特點,將視角完全融入到場景之中,觀看者仿佛置身其中,在真切感受畫面中人們情緒的同時,被高原公益場景的曲折艱難,以及人們面對困境的積極樂觀深深打動。優(yōu)秀的作品并不一定要依賴于高檔昂貴的設備,具備敏銳洞察和對社會關切的作品足以震撼人心。
除了這類探討公共紀實類題材的佳作之外,一幅幅具有新聞報道價值的作品,喚起了我們關于2021年時代事件或揪心、或振奮的回憶。
今年7月,河南鄭州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。下面這幅《洪水時期的公交車》,就清晰捕捉下災難期間鄭州人民共渡難關的動人一幕。攝影師巧妙采取低角度,將觀者的視線集中到畫面中心被鏟車托起的脫險人群,與下方?jīng)坝康暮樗纬珊魬?,見證了澇災來臨時的驚險與人們之間團結的溫情,寄托出創(chuàng)作者對人的尊重與贊美。正如大賽評審,英國著名紀實攝影師馬丁·帕爾(Martin Parr)給出的點評:“這張照片令人驚嘆,也讓人倍感心酸。出色的構圖令這張照片更加震撼。”這幅極具代入感的作品,不僅真實地再現(xiàn)了事件原貌,同時具備一定的審美特征,堪稱新聞紀實攝影的佳作。
“事件”投稿單元冠軍作品:商華鴿《洪水時期的公交車》
打開章宇棟的《奪冠》,仿佛一秒閃回歐洲杯冠軍捧杯時刻的現(xiàn)場,再次感受綠茵場上的熱情。正如攝影師的描述:“在疫情還未完全控制的今年,歐洲杯如常進行,似乎不只是球迷盛宴,也是大家的情感宣泄出口。一場酣暢淋漓的比賽,讓我們暫時忘卻煩惱,沉浸其中。”同樣的,通過魏征抓拍到的東京奧運會女子皮劃艇比賽期間,運動員在回旋的激流奮力拼搏的瞬間,讓我們重溫競技體育的魅力。
“事件”投稿單元優(yōu)勝作品:章宇棟《奪冠》
“運動”投稿單元優(yōu)勝作品:魏征《激流勇進》
不僅如此,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故事與瞬間,發(fā)揮了攝影作為全球共通語言的魅力,將疫情下無法遠行的我們彼此相連,打開了一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風俗人情的窗口:我們或置身安徽亞忠油坊,目睹石錘撞擊木楔,在精妙的榨油技藝中,感受中華文化的沉淀;或參觀住在高腳屋中的緬甸“水上人家”,在孩童的嬉戲中領略異域水鄉(xiāng)的風土人情……翻閱大賽獲獎作品時,觀看者們仿佛身處更寬闊的場域,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中,感受世界豐富多彩的人文風貌。
“關注”投稿單元優(yōu)勝作品:樊鑫《手工榨油坊》組圖
“關注”投稿單元優(yōu)勝作品:Aung Chan Thar《水上人家》組圖
當下,手機品牌舉辦攝影比賽的形式已經(jīng)屢見不鮮,作為“后入局者”的vivo,在連續(xù)第二年發(fā)起賽事時,通過打破傳統(tǒng)手機攝影比賽“經(jīng)典”的賽道設計——發(fā)起“事件”和“關注”兩大投稿單元,開辟出一條更具差異化的道路,鼓勵創(chuàng)作者將視角轉向更宏大的議題與事件,對社會變遷、年度瞬間、時代事件等公共性話題,進行深度解讀與表達。
這或許為移動影像時代中“好的照片”提供了一個最佳注解:充分發(fā)揮手機的便捷性、即時性和在場性,記錄當下、情感、事件與故事。雖然今年的大賽已經(jīng)落幕,但這場對移動影像文化的探索與實踐的未來演進,更讓人拭目以待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(jù)。